首页 > 维权求助

民生维权需要政府“怒刷”存在感

2018-09-01 02:48 点击:

“我们感觉生活在地震带,有时一天两震。”日前,广东汕尾陆丰市碣石镇新布村的村民联名向媒体求助,称该村旁一家采石矿场长年累月爆破采石,致使村内不少房屋受损,矿场运石还导致道路坑洼、两边农田失收。在媒体介入后,当地政府给记者采访的最终建议是“去信访部门信访”。(南方都市报)

我国的矿场采石,大多属于粗放型的劳动作业,其作为获取自然资源的必要一环,却因为对生态环境和附近居民生活的破坏性明显,且二次修复成本较高,尤其需要生产者高度重视开采过程的规范化安全化。类似陆丰新布村这样,因采石爆破引发附近村庄的居民房屋受损,显然已经超出了规范化安全化的生产底线,停工检查、协商赔偿本是应然之举。

但是,对于村民的苦不堪言,本应承担相应责任的采石场却恍如局外人。媒体报道称,多年来,采石场对当地村民造成的财产损失乃至生命威胁,始终视若无睹,丝毫没有表现出想要负责的诚意以及做出应有的补救。至少在行为上,疯狂采石未曾断绝,岿然不动的傲慢让当地村民有了“生活在地震带”的错觉。

这样的错觉并非幽默,而是无尽的辛酸和恐慌。就像地震不是瞬间生成的,这家采石场如今“我行我素”的风格恐怕也非与生俱来。如果非要探究这样的“任性”如何炼成,就不得不牵出负有监管责任的当地政府。

按照基本的执政逻辑,治下百姓遭遇房屋受损、水土流失、农田失收这样攸关民生、环保、耕地的生存困境,地方政府理应挺身而出有所作为。可是,历经多年,即便是仅有的一次“越界非法开采”处罚,最后也只换来“其他工作由其他职能部门协调处理”的模糊表态,对事态发展并未产生丝毫影响。

当时间流逝,眼见自家门房被爆破震满“皱纹”,那种心情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提心吊胆?料知现状难以改变的村民投诉无门,逐渐对等待失去耐心,对公权介入失去信心,继而采取自发性的原始维权方式:去年年底,200多村民与采石场员工正面对抗,最终酿成性质极端的持械对峙,甚至有7名村民被警方以“故意伤害”和“破坏生产经营罪”刑拘。

遗憾的是,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村民自述,当地政府在整个事件的存在感都相当薄弱。直到记者追访,才最终换来一句金子般珍贵的“去信访部门信访”。这句所谓的“去信访部门信访”,本质上就是回避矛盾的无所谓,就是无视乱象的不作为,就是蔑视舆论监督的官僚主义习气作祟,就是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背道而驰。

我们不难想象,在面对拥有舆论话语权的媒体监督,当地政府的态度和言语尚且如此冷漠,那当忍无可忍的村民鼓起勇气,满怀希望来到政府求助,又会遭遇怎样的冰冷对待,难不成真是被当作维稳对象伺候?

由是看来,一是逐利心理的泛滥,二是政府监管的放养,才让采石场成了一匹无所忌惮的脱缰野马,傲慢且任性地践踏着民生权益。

更重要的是,陆丰新布村的采石场风波,不仅反映了采石场经营方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还直接暴露了政府监管的责任盲区,让政府蒙羞。

可以预见,如果政府监管始终无所作为,任由采石企业肆意妄为,陆丰新布村的采石场风波必然会继续久拖不决;如果政府服务始终无心为民,任由民生矛盾激增激化,更大规模更为激烈的冲突事件也不会太远。

诚然,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当前确实存在政府监管责任边界不清晰、政府监管能力与监管责任尚不相匹配的问题,但这绝对不能成为政部门逃避监管责任的借口。

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的,“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所谓“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就是要求在民生最困难的时候,政府部门大大方方地站出来“怒刷存在感”。

上一篇:民生莱茵湖:楼房裂缝维权难 住户投诉遇推诿

下一篇:职工的维权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