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专访

专访国云数据创始人马晓东:数据可视化-释放大数据价值的最后一公里

2017-03-08 10:16 点击:

专访国云数据创始人马晓东:数据可视化-释放大数据价值的最后一公里

本期人物专访:国云数据公司创始人马晓东

  人物简介:马晓东,苏州国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1986年出生于宁夏固原,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硕士。大数据领军人物,“大数据魔镜”发明人,拥有大数据发明专利二十余项,贵州、江苏、内蒙古多地政府大数据顾问专家。现担任北京信息化协会副理事长,国民经济大数据实验室副理事长,原阿里巴巴淘宝数据优化器负责人。“数人公益计划”发起人,高校教材《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实践》主编。

  首席数据官联盟(以下简称CDO):先请马总介绍国云数据公司发展,及具体产品?

  马晓东:苏州国云数据公司是2013年8月成立,2014年完成天使轮融资,2015年公司业务从苏州拓展到北京、上海、贵州、内蒙古,并与华为、中兴、中石油、一号店、京东、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企业展开项目和战略合作,去年销售额过亿。

  我们主要做数据可视化分析与数据挖掘,公司旗下产品“大数据魔镜”是一款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

  数据可视化是利用视觉的方式将巨大的、复杂的、枯燥的、潜逻辑的数据展现出来,使用户发现关联规律,继而进行深度挖掘。数据可视化是大数据领域所有价值的终极呈现,也是业务人员能够参与到大数据分析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桥梁。可视化可以促进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紧密协助,提高运营效率。

  比如在营销领域,可视化工具可以把消费者大数据代表的“小世界”缩微化,使这个“小世界”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营销人员的面前,让营销人员从鸟瞰的角度,看到数据之间的自然分布状态,看到关于某个话题消费者不同的想法,以及这些想法背后的相关关系。这个缩微的消费者表达世界,可以让营销人员清晰看到整体消费者的状态,正在出现的趋势,弥补因为“盲人摸象”造成的认知局限。显微镜的出现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充满的生命力和活力,互联网则像镜子一样把消费者表达的数据投射出来,可视化的工具则把投射在互联网上的消费者表达数据背后代表的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力”形象的展现出来,帮助营销人员更好的理解市场,理解消费者,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

  总之,大数据环境下可只有让人看懂了,机器分析和运算才有价值,数据可视化恰恰就是让人能很方便地看懂数据。

  CDO:目前数据可视化面临哪些挑战?

  马晓东:由于缺少低廉的资源库、开发框架和工具,基于高新能计算的可视分析应用的快速研发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而数据可视化的发展趋势又要求最终能做成一个黑箱,允许非技术用户在不必学习如何使用复杂模型和多媒体软件的情况下,能够对一学科或多学科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呈现。要做到在大量数据情况下,精确的对可视化数据进行展示,包括对地理信息、工业流程复杂场景的可视化显示,就需要行业、技术专家及数据建模工程师一起工作,这也一直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CDO:都在谈大数据+,大数据只有与垂直行业紧密结合,才能呈现巨大价值,你怎么看?

  马晓东:是的,任何意图垄断或号称适用于所有行业的大数据分析模型或是挖掘模型都是荒谬的,经不起检验的。所有大数据技术提供机构或应用机构应当回归到对数据和业务本身的尊重上来。因此我们在研发数据分析软件的同时,也在积极深入研究相关行业,切入行业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015年10月,我们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智库联盟等联合创办国家经济大数据实验室。在中国知名经济学家乌家培的带领下,集聚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及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经济转型新路径;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己任,释放大数据能量。经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国乳业急需大数据服务。乳业关系民生健康,然而纵观整个行业,由于数据分散,政府无法对整个乳业进行宏观把控;对于企业,也无法获取整个行业的数据,做日常的运营决策; 对于个人消费者,更不能了解乳制品行业的的精准数据。目前大家都在关注国外的乳制品,其实中国有些乳制品质量比国外的好很多,但因为数据信息的隔离,导致信息的闭塞。

  2015年,我们和内蒙古政府合作,开始建设中国首个乳业大数据平台,去年10月在呼市举行了启动仪式,与蒙牛、伊利、圣牧高科、现代牧业等标杆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建设中国乳业大数据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整合世界乳业资源,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辟新的经济走廊。李伯虎院士在今年7月份“中国乳业大数据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上,也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认可和积极评价。我们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以数据工具运营思路,整合市面上乳制品数据源,包括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的数据。从底层设计、乳制品行业的汇集和采集、乳制品行业指标库的梳理,到系统平台的运用再到乳制品行业的发布,打造了一个全流程的大数据平台。通过过个平台,让行业专家对乳制品行业日常运营进行分析决策,已经陆续解决了许多乳制品行业性难题。目前该项目还在进行中。

  CDO:你认为目前大数据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时什么?

  马晓东:肯定是人才,大数据需要技术+业务复合型人才,在大数据项目实施包括我们自己公司发展中,都明显感觉到大数据人才匮乏,在大数据人才培养和发掘方面,我们也在力所能及做些事情。

  比如我们和中国互联网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全球华人大数据分析挖掘大赛”,希望集中展示各领域、各类型数据分析成果,从中选出有价值、有想法、有创意的分析案例,并给予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为大数据分析人才及爱好者提供展示和交流其大数据分析经验的平台。项目今年3月份启动,历时3个月,2000人参加,征集作品500余份,2017年初继续举办第二届。

  我们还和高教出版社联合发起了“数人教育计划(大数据人才公益计划)”,开发了高校大数据教研平台,编辑出版了大数据教育科普教材《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实践》,解决高校大数据教学难、无教材、无软件等问题,力争让四千万学生能够接触大数据,学习大数据。截止到目前,已有12个省的100余所高校在该平台上开展大数据课程。

  CDO:可以看出你骨子里浓厚的为学生服务情结,听说你其实在校期间就开始创业了,方便讲讲吗?

  马晓东:好的,我是2006年9考入湖南大学计算机系,在校期间我参与成立了一个科技俱乐部,得到Google赞助和支持,带领百余名技术骨干做了很多技术创新和项目,后来有幸又进入学校国家云计算重点实验室,接触到世界顶尖分布式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还参与国家863 “大数据云计算研发” 等项目,大学四年暑假我们基本没休假,每早凌晨6点起床大家一起爬岳麓山读“少年中国说”,下山后一起做项目和技术攻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获得了ACM金奖等顶级奖项、受到潇湘晨报报道,也接触了Google的新技术新文化,我们团队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2010年大学毕业,我去了杭州阿里巴巴集团,从事Hadoop、MapReduce等核心算法研究,在完成公司安排研发工作之余,我发现阿里淘宝大数据分析的效率存在巨大提升空间,所以主动发起大数据分析和优化器项目,希望让人人都能高效地用到数据,并利用下班时间完成Demo并不断推动此项目,最终得到了公司的支持,该项目正式立项并由我负责实施。在阿里经历了海量数据处理的技术挑战,经历了阿里大数据商业价值的巨大启发,我逐渐意识到未来每个企业和机构都需要一个数据分析中心“数据大脑”,而当时国内提供专业数据分析的专业公司很少,这无疑是一个新的市场机遇,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2011年底,我从淘宝辞职,在中科大读研究生,学习之余开始创业。

  CDO:当时产品研发过程是怎样的?

  马晓东:我当时在苏州园区租了一间房,三四个人,开始边读书边创业。最困难的时候卖掉了家里唯一的房子,但决心开发一套 “人人都能数据分析,企业用得起大数据” 数据分析软件的信念,从未改变。2013年4月,我携新上线的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大数据魔镜"参加第五届“创业姑苏”青年精英创业大赛(国际精英创业周),获得一等奖; 2013年8月,我们正式成立了苏州国云数据公司,恰巧苏州工业园区要建设智慧城市,我被任命为“智慧城市大数据组”组长,负责园区整体大数据规划。 凭借“苏州工业园区智慧城市项目”,国云数据成为中国·新加坡《大数据和城市治理软课题研究》项目首选企业,并受到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国家领导人高度赞扬,后来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等很多国内省市领导来苏州园区参观该项目。(完)

上一篇:中国网2016中国好教育候选人物:连凰岑

下一篇:人物专访:刘上源的巴蜀映巷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