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国科普博览”快速关注
出品:中国科普博览 SELF格致论道讲坛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探寻人间万物,方知世间真理,也许就是《博物》的由来。而这本杂志的内容总监刘莹,和我们一样,她对自然界充满好奇,想探寻不同的事物,当见识更多时,才更会有动力寻找未知。
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是许多人想要达到的状态。
刘莹做到了,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随后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工作,负责地理与生态知识方面的内容,之后参与创办《博物》杂志,出任《博物》内容总监,一路走来,顺风顺水。
“高三的时候,我父母想让我报图书馆专业,或者会计这样的专业,将来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我对外界的好奇心比较重,从小喜欢看动物世界,因此报的专业与他们想象的完全相反。”
“地理专业是基础学科,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但缺点就是毕业后没有对口的工作,当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当时GPS系统还没有那么发达,地理专业的学生很难找工作,我从小也没有励志要做什么事业,但当时我很喜欢在图书馆看《地理知识》杂志就是后来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我打电话联系杂志社的编辑,得到了实习的工作,后来又担任《博物》杂志的编辑记者。”
刘莹从小对自然科学知识有好奇心,到杂志社后更加有机会挖掘自己的好奇心,找专业人士相关人士请教,将好玩儿的体验展现在杂志上。
因工作的需要,刘莹有也有机会和科学家一同考察。“我很喜欢跟着科学家去考察。我们的杂志是知识的桥梁,公众想知道什么,我们就会采访相关的专业人士。”
2009年日全食,对很多人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但对刘莹来说记忆犹新,在她看来,日全食是特别有趣的事情。“日全食发生和普通日食不同,天空明显变暗,可以看到星星,就像5、6点钟的早上,7月份的天气也明显感到温度降低。另外我也看到日全食时所有的树影都变成了小月牙,这就是物理学中小孔成像的原理。”
科普工作就是一种体验,以普通人的身份体验科学家专业人士是如何工作的。有一次,刘莹有机会打造自己的宝石,人们常说钻石代表永恒和爱情,但钻石其实就是自然界的矿物,那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刘莹有机会和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的教授一同前往河北省抚平县小山村,拿着撬、镐头开采月光石和有猫眼效应的石头,随后他们又到地质大学珠宝学院来专门打磨,最后从山上采来的石头变成戒指。
“我当时问教授这个戒指值多少钱,教授微笑着说不太贵,其实只有10块钱左右。虽然并不是珍贵的宝石,但这次经历是十分有价值的。”
“第一次对我有很大影响的旅行是一次公差。当时成都附近发现了‘三星堆’等重要的考古遗址,我参与了对此的采访。在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学家逐一向我讲解那些神秘文物的内涵与猜测,以及它们如何验证了古代传说。突然间,我觉得‘发现世界的奇妙之处’是我毕生应该做的事。”
南美神奇之旅
对于刘莹来说,到过的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应该就是南美洲了。
南极的海域上,他们搭乘游轮时触礁,就像“泰坦尼克号”的遭遇那种命悬一线的惊心动魄让人难忘,最后被智利海军成功营救,还好这不是电影的结局。
在加拉帕格斯,和海狮肩并肩晒太阳,在美丽的浅海湾,海狮妈妈们懒洋洋地躺在沙滩山享受阳光。
在印加帝国的“迷失之城”上空,俯瞰古老的遗迹,这是历史赋予它的奇妙与沧桑。
刘莹认为,旅行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增加见闻,体会世界的多元性,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否则人的眼界将会被许多事务束缚住,也减少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每次旅行都是刘莹珍贵的回忆,她也很乐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且做成攻略,让更多对旅行感兴趣的人能够感受这些风景的魅力。将博览之物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启迪更多的人,尤其是对世界充满着好奇的青年,如果以恰当的形式去引导他们,读者们将更加体会到自然的乐趣与神奇。
“博物”为何
除了旅行者,刘莹现在更重要的工作是《博物》杂志内容总监。她将这种“博物之志”传递给更多的人。
《博物》是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依据读者定位不同而产生的两本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益的补充。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
“《博物》杂志介绍了很多自然界的知识,当年那些阅读杂志的小孩子,如今在各个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十分优秀,有的人甚至加入了《博物》编辑的队伍中”刘莹十分欣慰地说道,“我看到了《博物》的希望与其教育意义。”
刘莹认为,博物学为学生们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这里不仅有山川、河流、岩石,更有千姿百态的奇妙生物。传播“博物”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博物学家,更重要的是博物学能提升青年人的素养,把迷途的人们重新带回自然母亲的怀抱。对自然,只有了解,才能热爱,越了解,越热爱。发现自然的乐趣,热爱自然,和敬畏自然是博物学的精髓。
在创建《博物》杂志的过程中,刘莹收获了很多,不仅是对自身见识的一种提升,而且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
峡谷中求突破
近两年,传统纸媒不断衰落,《博物》杂志反而发行量速增长,目前的发行量保持在每月30多万册,并且新浪微博是杂志宣传的一个重要平台,当前粉丝量已经超过300万,借用新媒体的影响力来吸引广告的投放。除微博外,微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宣传平台,并且使用者多为年轻人,更加符合杂志的受众人群。
“相比于其他的杂志,家长很支持自己的孩子阅读有关自然科学的杂志,”刘莹说道。
《博物》杂志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经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经典与流行热点相结合,博物学是杂志的根本理念,无论形式如何多样,博物的概念永远是吸引人的原因。另一方面便是如何吸引读者阅读,与时下热点结合比如关注近期上映的电影如《火星救援》《荒野猎人》等,根据电影的内容来设置杂志内容,添加关于外星球、野外生物的介绍等,但是热点永远在变,不变的是博物学的本质。除此之外,其他科普类杂志的受众人群为低年龄儿童,而《博物》杂志的受众人群定位在青少年,其影响更加地广泛和深入。
对于当前的困境,刘莹提到“我们目前面临的困境是人员的不足,目前团队有13人,主要负责杂志内容,新媒体运营和品牌推广,除此之外《博物》杂志还在寻求新的突破,探索多种方向经营,创办博物课堂系列活动、开发博物小馆系列的文创产品,开拓周边产品和品牌合作,并且《博物》杂志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影视公司合作,拍摄关于自然知识探索的视频,用更加多元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更丰富的自然知识。
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博物》杂志已经赢得了家长、孩子、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对于刘莹来说是一件欣慰的事情,付出的努力有了收回,知识将会继续传递下去。
当自然界的知识成为鲜活的事物,还有多少神奇事情将会发生?
刘莹通过《博物》杂志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将科学讲给更多的人听。
登陆“SELF格致论道”官方网站获取更多信息()。本期视频也将陆续在中国科普博览上推出,敬请关注。更多合作与SELF工作组self@cnic.cn联系。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 SELF演讲实录丨《博物》杂志内容总监刘莹:把科学讲给你听
欢迎大家向博览君推荐文章哦!~
“转载文章”、“意见反馈”或“合作事宜”请发邮件给mobile@cnic.cn!
请扫码关注中国科普博览微信号
(ID:kepubolan)
上一篇:专访科创集团董事会主席何俊明 自觉接受社会的检验和监督
下一篇:【人物专访】熊茂礼: 情系社会 福满乡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