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报道

【党代会特别报道】贵阳历次党代会

2017-04-10 09:50 点击:

  贵阳,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城市。

  1934年,贵阳就建立了共产党支部;次年建立了中共贵阳县委。

  1949年初,中共南方局在贵阳建立中共特别支部,直接受南方局领导。

  1949年10月,二野五兵团党委与贵州省委在西进贵州途中,决定由秦天真、汪乃贵、杜恩训、夏页文等人组成中共贵阳市委员会。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次年2月省委对贵阳市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正式组建了中共贵阳市委员会。

  而贵阳市党代表大会制度,是从党的代表会议发展到党的代表大会的。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指示精神,中共贵阳市委于1950年10月首次召开了贵阳市党的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贵阳市党内外的各项重大事宜。

  至1956年1月,这样的党的代表会议一共召开了6次,部署全市接管建政、清匪反霸、民主改革、恢复发展经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等各项任务。

  这6次代表会议的召开,为建立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地方经济,完成“一五”计划以及抗美援朝、土改、镇反、民主改革、“三反“、“五反”、“三大改造”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7年与1949年相比,贵阳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23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5.34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4.6倍,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此期间,党的组织也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人数由1950年的17个216人发展到1956年的342个3715人。

  在此之后,地方党的代表会议形式过渡成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贵阳市委于1956年6月召开中共贵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从1956年到2016年,中国共产党贵阳市代表大会,一共召开了十次。 ■文/周然

   中共贵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时间:1956年6月6日至10日

地点:贵阳市委礼堂

出席会议代表:272人

主要文件

①《中国共产党贵阳市委的工作报告》

②《中国共产党贵州省贵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市委工作报告的决议》

会议概述

大会指出,在过去的6年里,贵阳市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路线方针,胜利地完成了郊区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等民主改革任务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大会确定了贵阳今后的工作任务是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必须大力加强党对生产建设的领导,大力地发展生产力,在又好又省的基础上,又多又快地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中共贵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召开了两次全会。

当时贵阳

1956年,当时贵阳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重大成就。

随着全省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对贵阳市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要上将日益增多;工业建设任务将日益加重;川黔、黔桂铁路的提前修筑和通车,又势必更加促进贵州省工农业生产的向前发展和进一步扩大城乡内外的物资交流,要求贵阳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工业产品和农副业产品。

当时在社会主义竞赛的推动下,当年1到4月共提出合理化建议7636件,试制成功新产品11种,商品的花色品种有所增加,仅百货业就增加500种以上,生产总值和营业额都逐渐上升,第一季度营业额(产值)较上一年同期增加了23.7%

中共贵阳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时间:1958年12月4日至10日

地点:贵阳市委机关礼堂

出席会议代表:298人

主要文件

①《市委向市第二届党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

②《贵阳市五年(1958—1962年)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③《关于市委工作报告和贵阳市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

会议概述

298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

大会强调,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是:必须贯彻以钢为纲,大中小结合,土洋结合,自力更生,全党、全民办工业的方针大力发展钢铁、机械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和化学工业;必须大力巩固和提高人民公社,争取农业生产获得更大丰收;必须全党全国人民大办教育事业;必须坚持贯彻为生产、为消费服务的方针,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积累建设资金,深入地开展大购大销运动,以适应工、农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新形势;必须强调在抓生产的同时注意关心群众生活。

会后,中共贵阳市第二届委员会先后召开了十次全会。

当时贵阳

在全民大办工业的热潮下,1958年11月,贵阳工业产值和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倍多。

至当年11月底为止,贵阳市完成上千台冶金设备、动力设备和发电设备,以及各类机床。钢铁也是如此,在较短时间内,贵阳市组织起十二万钢铁大军,至11月底,钢产量达到11672吨,结束了贵阳不能生产钢铁的时代。

一年来,贵阳市周围建立起若干个新的工业区,以新工业区为中心逐渐建立起一批新的卫星城市,并在城区发动了支援新工业区的行动,动员了近两万人开赴新工业区和钢铁基地。

中共贵阳市第三次代表大会

时间:1971年12月6日至9日

地点:贵阳市委机关礼堂

出席会议代表:609人

主要文件

《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奋勇前进》

会议概述

这次大会是在”九大“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路线指导下,全市多数党组织尚未恢复、重建,多数党员尚未恢复组织生活的状况下举行的。

大会主要任务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毛主席关于批修整风指示为纲,总结”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工作,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选举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三届委员会;动员全市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和广大军民团结起来,努力奋斗,迅速改变贵阳市的落后面貌。

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中共贵阳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继中共贵阳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后,中共贵阳市第三届委员会先后召开了十一次全会。

当时贵阳

全市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工农业生产。1970年工业总产值接近11亿元,比1969年增长了近50%,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同时成功试制了国防甘油、二十吨汽车衡、电子配料秤、小型汽车、万能铣床、缝纫机、920农药等各种新产品,重建了水田小铁厂,“五小”工业和街道工业也有所发展。

农业上,双季稻试种成功。1970年粮食产量比1969年增长接近20%,蔬菜生产也在提高。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财政收入大大增加,物价稳定,市场供应较好。

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四次代表大会

时间:1984年5月3日至8日

地点:贵阳市政府七楼会议室

出席会议代表:正式代表230人

主要文件:

《加强党的领导,大胆进行改革,努力开创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会议概述:

本次大会是在粉碎“四人帮”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取得重大胜利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大会提出了今后5年内的任务,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工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1988年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人均工农业产值达到2500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与生产同步增长,初步形成贵阳市的支柱工业,创出一批有竞争力的名牌优质产品。

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新的进展,住宅及公共交通紧张状况有明显缓解,供水、排水问题基本解决,市容卫生状况显著好转,城市宜林荒山基本绿化;城区普及高中教育,郊区普及初中教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下等。大会后,中共贵阳市第四届委员会先后召开了十一次全会。

当时贵阳:

中共贵阳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和第四次代表大会,相隔十三年。这十三年,贵阳市经历了由乱到治的曲折历程,既有“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又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大胜利。当时,贵阳市有三千八百多个基层党组织,五万一千多名党员。

当时不但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五年平均递增9.11%,同时也在人民生活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包括广开就业门路,基本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大力新建住宅,城市人均住宅面积从1978年的2.4平方米,增加到1983年的4.4平方米。

此外新建日供水10万吨的南郊水厂,大量增加公共汽车,普遍维修小街小巷路面,大力整治三条河道,使人民群众“饮水难”、“乘车难”、“行路难”的状况有所缓和,城市绿化、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也有所进展;另外还按照国家规定,给职工调整工资,对一部分人民生活必需品实行物价补贴,使城乡人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周然)

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

时间:1989年7月19日至24日

地点:中共贵阳市委党校

出席会议代表: 250人

主要文件:

(1)《在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中走在前列》

(2)《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我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会议概述:

大会指出,在过去五年里,贵阳市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单项改革到综合改革,逐步展开,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和法制建设逐步加强。

这次大会全面部署确立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做的几项工作,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党的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等等。大会后,中共贵阳市第五届委员会先后召开了十二次全会,一次党代表会议。

当时贵阳:

1984年到1988年是贵阳市进行城市综合改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也保持了较好势头,1988年全市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相比1983年,全部翻了一倍以上。

在工业产品上,产量增长最迅猛的是电视机、冰箱和啤酒;农产品中,烤烟、水产品、出栏肉猪和水果产量飙升。

而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上,1984年至1988年,投入约3.2亿元,是建国到1983年总数的1.64倍。五年中,打通了瑞金北路,整修了市区的42条主次干道,拓宽和改造了花果园、师大、客车站、大西门、沙河桥等处的交叉口,修建了大西门、大十字人行天桥。

继南郊水厂建成投产后,又改造了中曹水厂,建成了松柏山——花溪——阿哈三库连通工程,修建了汪家大井供水工程,使用自来水的人口普及率达87%。

全市1988年公共汽车营运线路有50条,拥有车辆502辆,还有中巴车777辆,营运线路35条,出租轿车650辆也投入营运。1987年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城市。

另外当时贵阳市的消费品市场和农副土特产品市场已达113个,成立各种信用社(含分支机构)31个,开放证券交易市场,试办典当融资业务,试点发行股票等。

本报记者 周然

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

时间:1994年7月9日至13日

地点:中共贵阳市委党校

出席会议代表:300人

主要文件:

《为把贵阳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内陆开放城市而努力奋斗》

会议概述:

这次大会全面部署了今后5年贵阳市的各项工作,明确提出全市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三大目标;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改变城市面貌的总体形象;城乡人民生活提前两年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为把贵阳建设成为多功能、综合型、现代化内陆开放城市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继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后,中共贵阳市第六届委员会先后召开了13次全会。

当时贵阳:

1988年至1993年,五年间,贵阳国民经济持续增长。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61.3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1.59亿元,相比1988年都增长4成以上,年均递增8%以上;外向型经济有了较大幅度增长。1993年,贵阳地区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9.2亿元,比1988年增长7.6倍,兴办了一批“三资”企业,与30多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关系,出口产品生产企业67家、116个品种。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设备。

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取得新成绩,建成日供气30万标准立方米的煤气工程,结束了贵阳没有煤气的历史。还先后新建和改建了贵花、贵黄、瑞金、贵开等重点公路和主要干道,建成了艺校立交桥、花果园立交桥;完成了中曹水厂的扩建和东郊水厂的新建及改造;城市绿化在全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排在前十名。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993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317元,职工人均工资29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8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71亿元,增长4倍,年均递增37.90%。商品丰富,市场繁荣,城乡人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文/周然

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七次代表大会

时间:1999年7月19日至23日

地点:中共贵阳市委党校

出席会议代表:415人

主要文件:

《面向新世纪、实现新跨越、为建设繁荣文明的现代化都市而奋斗》

会议概述:

这次代表大会是贵阳市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大会指出,在过去5年里,全市经济建设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企业改革开始步入体制改革的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等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投资环境得到了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党的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大会全面部署了今后5年贵阳市实现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各项任务,确立了今后一段时期要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以建设经济强县为载体,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开发建设金阳新区为重点,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同时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等工作。

当时贵阳:

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19.5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6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指标年均增长均超20%。同时农业连年丰收,一市三县发展步伐加快。全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50强,名列第34位。 贵阳也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全市有一个区进入全国科技先进县,有2个区、县进入省级科技先进县行列。

这五年,也是贵阳城市建设投入最大、引资最多、发展最快、成效最好的五年。旧城改造力度加大,累计投入市政设施建设资金23亿元,拓宽改造了59条城市道路,新建了一批立交桥、高架路,新建各类房屋600万平方米。4D级贵阳新机场建成通航。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0元;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8.2平方米。全市农村基本解决温饱。

此外,1998年,18户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批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7家公司的股票上市交易。 周然

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八次代表大会

时间:2006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

地点:贵阳国际会议中心

出席会议代表:428人

主要文件:

《立足新起点 增创新优势 为率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会议概述:

大会报告回顾了贵阳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各项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并阐述了贵阳市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建设和发展,贵阳己经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提出必须解决好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创新优势、应对新挑战的重大问题。

贵阳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则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在建设社会新农村,建设实力贵阳、宜居贵阳、魅力贵阳、开放贵阳、创新贵阳、法治贵阳、和谐贵阳上取得新突破;城市综合实力更强,现代化水平更高,城乡发展更协调,文化更繁荣,人民生活更富足,社会更和谐。

当时贵阳: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525.62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1.4倍;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排位由第19位上升到第15位。

2005年引进内资实际到位470亿元左右,直接利用外资5.65亿美元,超过改革开放20年的总和;引进一批国内和世界500强企业,结束贵阳市没有世界500强企业进驻的历史。

这七年,城市面貌也发生巨变。建成了小关特大桥等一批桥梁,改造了贵开大道等一批城市道路,城市公交年客运量增加了8000万人次;城市日供水能力从50万吨提高到100万吨,燃气用户从25万户增加到50万户。

修建了大十字等休闲绿化广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的94%;防洪能力从50年一遇提升到200年一遇;污水处理率从零提高23.0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41%提高到83.85%;城市品位也明显提高,拆除违法建筑190万平方米。在金阳新区,市级行政中心、贵阳一中、碧海花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投入使用。全市建成区面积由98平方公里增加到12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3.4%,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在农村,37562户、15万贫困农民结束了祖祖辈辈居住茅草房的历史,解决了38万农民群众饮水困难。七年投入的公路建设资金为建国50年投入的60倍,2003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乡乡通油路,所有乡镇开通光纤网络。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195元、达到3135元。

实施“林城”工程,在保护好第一环城林带的同时,建设了总面积达132万亩的第二环城林带。获得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中国避暑之都”称号。 本报记者 周然

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九次代表大会

时间:2011年12月27日至12月31日

地点:贵阳国际会议中心

出席会议代表:430人

主要文件:

《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

会议概述:

大会上提出,贵阳市今后五年总的奋斗目标是:“一先二超一提升”。“一先”即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二超”即经济总量增长1.4倍以上,超1个省会城市,排到西部第6位,进入第二梯队;经济年均增长17%以上,超约7个省会城市,进入全国前列。“一提升”即市民幸福指数提升3到5个点,达到93左右。

2011年与2006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18倍和2.87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均上升1位。

当时贵阳:

规划建设十大工业园区,奋力发展服务业,被列为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48.5%;2011年举办各类会展300余场;引进花旗、中信、浦发等一批国内外金融机构。

通过五年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低碳城市,是唯一入选《中国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的省会城市。

大力拓展城市空间,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30平方公里。改造中心城区道路14条、农贸市场177个。

金阳新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4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25万,建成贵阳奥体中心主体育场、观山湖公园等功能性设施;建成了贵阳环城高速公路、二环路以及机场路、甲秀南路、北京西路、水东路等骨干道路,共投入资金330多亿元,相当于以往20年市政道路投资的总和。

新增绿地18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3%,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五年来,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50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5%以上。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83.8%;将3.4万户家庭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群众安全感上升到84.33%;市民幸福指数为89.19。

五年中:贵阳市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打造了立足贵阳面向世界的高端论坛,展示了贵阳、贵州以及全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成果;开展了“三创一办”;成功协办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贵阳人民奋力争取多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本报记者 周然)

上一篇:国家公祭日特别报道 人物

下一篇:聆听2016特别报道(二) 这一年,上了热搜的几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