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线索

朱大兴:今年审计发现并移送线索和涉及人员历年最多

2018-07-27 16:50 点击:

朱大兴:今年审计发现并移送线索和涉及人员历年最多


四川省审计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朱大兴在新闻发布会上
 

  7月24日,四川省审计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四川省审计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朱大兴在对四川省审计厅厅长陶志伟所作的《关于四川省2017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进行解读时说,今年审计工作报告反映,审计发现并移送重大问题线索900多起,涉及责任人员1800多人,“不论是移送的线索,还是涉及的人员,都是历年来最多的”。

 

  朱大兴表示,与以往年度相比,这份报告既有遵循惯例的常规内容,也有适应新形势的新变化。报告信息含量更多,立意站位更高,披露力度更大,是全省审计工作适应新定位展示新作为的集中反映,是全省审计机关投身新时代做出新成效的全面汇报。

 

凸显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审计工作新定位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把审计作为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重大工作之一,把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作为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 “优化审计署职责”,这一系列顶层设计,更加清晰地昭示了审计机关的政治属性和职责使命。5月23日召开的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强调了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明了新时代审计事业的前进方向,为新时代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全省审计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地位,在保障政令畅通、服务发展改革、促进民生改善、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情况,在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得到充分展示,比如,政策跟踪审计板块反映了“项目年”决策部署、化解过剩产能等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关注了相关单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的情况,各部分在披露审计发现问题的同时,也深入揭示与问题相关的职责履行、权力行使等情况,这些都表明新时代的审计已经超越单纯的财政财务收支监督范畴,更加注重在促进党中央令行禁止、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更加自觉地在审计工作中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更加坚定地凸显审计监督的政治责任和担当。

 

紧扣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
 

  上个月底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于加快推进四川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认真贯彻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把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凸显在审计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单独用一个板块报告相关审计情况。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主要反映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和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情况;在精准脱贫方面,主要反映了扶贫政策落实和扶贫资金、项目审计情况;在污染防治方面,主要反映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和医疗废物处置、自然保护地调查发现的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审计工作中,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绩效审计理念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预算执行审计中重点反映了财政绩效管理、部门的项目绩效等有关情况,政策跟踪审计中反映了相关部门下放项目行政审批权限不同步、“并联审批”机制不够健全,“放管服”改革推进还不够到位,以及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绩效和运营管理还需加强等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促进提高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配置效率,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审计思路与理念,也表明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始终是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此外,在审计建议部分,着眼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深化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财政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与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呼应更加紧密,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

 

适应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的新要求

 

  今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随后省委办公厅制发《关于做好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对收入预算、支出预算总量与结构的审查,督促提高收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逐步开展对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审查监督,督促细化年初预算,规范预算执行,加强对重点支出、重大投资、转移支付预算及部门预算决算等方面的审查监督。为适应上述新要求,更好服务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在内容上作了充实、结构上进行了调整。预算管理审计中反映了转移支付管理仍不够规范、决算草案编制不够准确等问题,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反映了预算编制口径和级次不合规、决算编报不符合制度、财务核算不够严格规范等问题,为人大审查监督预算决算提供了更多信息。今年还将专项资金审计情况作为一个独立板块,集中反映省级环境保护、科技计划和工业发展资金分配与绩效管理审计发现的问题,揭示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审核机制不够健全、后续跟踪监管不够到位等问题,有利于人大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审查监督。此外,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审计情况反映的系统性、针对性,更加注重揭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执行土地、环保、水保等政策,项目建设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主管部门、参建单位履职尽责等情况,为人大加强对重大投资的审查监督提供了详实依据和可靠参考。

 

展示强化民生资金项目审计的新视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行一系列重大举措。为保障重大民生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一年来,省审计厅坚持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为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逻辑起点,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联系最紧密的民生资金项目的审计,及时揭示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等方面的问题,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促进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主要反映了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情况,揭示了一些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同时还报告了省审计厅坚持边审计边推动整改取得的成效,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一些过程中、阶段性不规范问题已及时得到整改,一些妨害民生福祉、侵害群众利益的责任人员已受到查处。在民生审计方面,今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强农惠农财政补贴资金 “一卡通”审计调查情况,可以从中看出更具穿透性的审计视角、更加贴近基层群众的审计理念。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是将财政预算安排的相关惠农补贴资金,委托金融机构直接打入农户“一卡通”账户的支付方式,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确保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但根据审计了解的情况,这项制度的落实效果还不够好。为此,省审计厅统一组织对19个市(州)、113个县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抽查乡镇1045个,查出违纪违规及管理不规范金额19.73亿元,揭示了管理制度缺失、运行机制不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等管理不严格、部分人员违规侵占补贴资金等问题,审计监督的触角和效力更加深入到最基层、最需要保障的群体。审计情况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目前全省已启动为期3个月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审计成果得到有效扩大和运用。

 

反映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新进展

 

  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交给审计机关的政治任务,是新形势下更新审计思维理念、创新审计方式方法的重要指引。一年来,省审计厅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大推进力度,不断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着力消除监督盲区,努力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从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来看,7个方面的具体审计情况,涵盖了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的主要成果,体现了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所取得的新成效。比如,在扶贫审计方面,坚持“片区轮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去年7月以来重点审计了72个插花扶贫县、5个脱贫摘帽县、15个国定贫困县,抽查779个乡镇,延伸调查5958户家庭,涉及资金310.93亿元,基本实现了对全省160个有扶贫任务县的审计全覆盖,对部分地方还实施了多轮审计。同时,从审计工作报告中,还可以看出全省审计系统推进审计全覆盖的方式方法的新变化新模式,这集中体现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今年,省审计厅更加充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采取“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在对预算单位的预算、核算、决算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核查了80个单位,组织163个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审计自查,与以往年度相比,今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对象由十几个、数十个单位扩大到243个,首次在一个年度内同步对省级一级预算单位实现审计全覆盖,揭示反映了一些普遍性、规律性问题和机制制度缺陷,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拓展。此外,数字化审计方式也充分运用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省审计厅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西南交通大学共同攻关打造了“四川省自然资源资产信息平台”,突破自然资源资产信息获取、核查和审计等环节的关键技术。可以说,加快审计信息化,探索开展“智慧审计”,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方法的范畴,成为推动审计思维创新和审计方式变革的引领。目前,审计厅实施的项目中,80%都在尽量做到审计模型建立在“数据”基础上,预期目标来自“数据”分析,最终成果依靠“数据”支撑,数字化审计模式日益形成。

 

体现全面贯通的监督体系的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一年来,省审计厅自觉跳出单纯的部门工作和一地一隅的局限,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层面再认识审计的职责任务,找准审计的职能定位,紧扣经济监督的基本职责,跟踪政策落实、监督权力行使、评价责任履行,严肃查处重大违纪违法违规行为,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履职尽责。今年工作报告反映,审计发现并移送重大问题线索900多起,涉及责任人员1800多人,不论是移送的线索,还是涉及的人员,都是历年来最多的。同时,还通过探索常态化审计监督机制、深化审计成果运用等途径,把审计工作更加紧密地融入干部监管日常工作和从严管党治吏制度机制,嵌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比如,连续两年由省政府向全省下发经济责任审计通报,会同省委组织部制定4类干部5张履行经济责任重点风险提示清单,作为领导干部任前谈话学习和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清单下发后,在各地各部门取得很好的扩展效应,一些市、县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了更有针对性提示清单,如九寨沟县纪委监察委、审计局印发了《8·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干部履职风险提示清单》,主动对照检查,防范灾后重建中的履职风险;各部门也进行了内容上的扩展,比如,在梳理分析连续6年开展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的基础上,审计厅与住房城乡建设厅等单位共同制定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风险清单》,加强警示提示,促进问题整改,防范屡查屡犯。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省审计厅还根据审计移送线索,分析总结出农村基层“微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围猎”对象集中于重点领域、对下属单位的监督管理仍有缺位、违纪违法行为呈现新型化隐蔽化趋势等特点,有利于相关执纪监督部门把握规律、突出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构建监督合力。

 

彰显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的新成效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审计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在客观揭示问题的同时,省审计厅更加注重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制度漏洞,把促进治标与推动治本结合起来,把查错纠弊落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比如,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揭示了会计电算化存在监管盲区的问题。审计发现,各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缺乏合规性、功能性及其配置标准的统一要求和监管,80个单位使用的软件涉及6个品牌、45个版本,许多不具有账表审查功能;部分单位软件未升级,个别单位甚至使用盗版软件;很多单位的软件部分会计科目缺失,或者会计科目名称和编码与会计制度不符。这些问题,看似很小,实则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会计核算能不能真实、准确反映财务信息和经济活动,也折射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上还存在缺陷。政府投资审计情况中,我们揭示了省级政府非经营性投资项目代建制亟待完善的问题。代建制是指政府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建设组织实施等工作,核心目的就是要通过专业化的机构,规范建设管理,加强工程进度、项目投资等管理和控制。但审计发现,由于省级代建机构职责边界不清、专业能力配备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抽查22个代建项目发现普遍超工期,相关项目还存在投资控制和建设监管不严格等问题。反映这些问题,就是要揭示制度性根源,推动相关部门及时规范运行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此外,审计工作报告还针对反映的情况,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提出紧扣“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强化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审计效能,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等审计建议,着力推动相关领域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全面深化改革,较好地发挥了审计建设性作用。
 

  总体上看,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篇幅没有增加,但信息含量更多,立意站位更高,披露力度更大,是全省审计工作适应新定位展示新作为的集中反映,是全省审计机关投身新时代做出新成效的全面汇报。 (李光超) 

上一篇:长丰:强化工作举措规范问题线索处置

下一篇:西藏检察机关发布公益诉讼半年成绩单:梳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1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