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从纯文学期刊、报纸文学副刊到文学网站,再到短信文学、博客文学、微文学,文学传播的载体一路变迁,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受众的阅读与接受方式也与以前迥异,文学的创作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作者与读者的互动越来越多,文学文本也由“长”变“短”,碎片化、情绪性的写作更为常见。
关键词:大众传媒;传播;写作;网站;文学作品;媒体;网络;文学文本;变化;品牌
作者简介:
1980年代以前,文学传播主要靠文学期刊、报纸上的文学副刊来完成。1990年代以后,网络传媒已成了文学写作者、批评者乃至管理者不可忽视的载体。1997年网络文学发端,“榕树下”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在线阅读功能的网站。此后,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学网站涌现,一批有影响、有号召力的网络作家及一批受欢迎的网络小说出现。进入21世纪以后,文学开始批量在网络上延伸。
从纯文学期刊、报纸文学副刊到文学网站,再到短信文学、博客文学、微文学,文学传播的载体一路变迁,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受众的阅读与接受方式也与以前迥异,文学的创作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作者与读者的互动越来越多,文学文本也由“长”变“短”,碎片化、情绪性的写作更为常见。
文学创作与接受空间改变
大众传媒的改变为文学的文本创新提供了可能。
媒体的技术条件和传播特点是决定新的“微文学”文本形式的首要因素。微文学“短”的特点,来自手机媒体的外部限制,这种“媒介限制”使文学在审美上发生变化,以显在的形式体现于语言和结构两个方面,使文学的章法体式与刊发于其他载体上的文学文本区别开来。目前的问题是,对新媒体上传播的文学文本,缺乏深入的研究,人们对于新媒体于文学的意义,还没有相对比较一致的看法。
除了“短”这一特点外,微文学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抒情而非典型的叙事文学。在新的大众传媒上发表的文学作品,要以情动人,而不以叙事见长。这些都决定了微文学的即兴性和抒情性特点。因其长于抒情,有相应的即兴性,小品散文、散文诗、哲理诗、格言诗等体式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新媒体在促进诗的生长发育和促进哲理散文的生长发育等方面,有着其他媒体不可取代的“媒介优势”。
上一篇:反思大数据新闻的思维逻辑
下一篇:烟台9个项目入选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给予信贷倾斜与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