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专访

“砂老板”迷上“甜蜜事业”

2020-02-28 09:00 点击:

  秋日的阳光下,串串葡萄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10月10日,辰溪县柿溪乡溪口村葡萄基地,该村贫困户刘花正忙着采摘“阳光玫瑰”葡萄。刘花说,她在葡萄基地务工,年收入有2万多元,得感谢“砂老板”。

刘花口中的“砂老板”,真名叫张贤社。过去在村里采砂出了名,村民称他为“砂老板”,如今转型成了葡萄基地的负责人。

今年63岁的张贤社是土生土长的溪口村人。年轻时,张贤社种过田,当过商场销售员,后来长期从事采砂。

溪口村靠近沅水,村里没有支柱产业,过去许多村民靠粗放型采砂为主,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村里一度被贴上“脏乱差”的标签。

虽然赚了钱,河水却由清变黄。对此,张贤社内心不是滋味,“那时候村里河道破坏严重,水质也变差了,我心里打定主意要通过发展绿色产业。”

溪口村水土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水果产业。经过不断摸索,张贤社发现,村里土壤适合葡萄生长,种葡萄生态环保,还可以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于是,他放弃了从事多年的采砂事业,一门心思放在葡萄产业上。

当时,采砂行业可以说是一个香饽饽,张贤社一年纯收入有30多万元,而发展农业产业“靠天吃饭”,风险大。张贤社的这一决定,遭到家人强烈反对。

“再也不能这样活。”张贤社说,挖沙破坏环境,祸害子孙,应该想办法帮助更多的乡亲发展绿色产业,共同致富。

张贤社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得到了亲人们的理解。几个儿女大学毕业后也回来帮忙。

2013年,张贤社先后在村里流转上百亩田地,成立葡萄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打造“甜蜜”的事业。

不懂种植技术,张贤社拿着书本自学,不明白的地方就向县里农技专家请教,并多次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逐步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土专家”。

为了提高葡萄品质,张贤社不惜增加成本,先后引入生物杀虫、水肥一体化滴管系统等技术,最终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

今年年初一场大雪,基地的葡萄树倒塌一半,损失惨重,但他紧咬牙关,带领村民及时补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发展,张贤社葡萄基地的面积达220亩,年产量约15万公斤。基地还硬化了进园机耕道,平时可接待周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因为葡萄品质好、绿色无污染,产品远销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一年产值近200万元。

张贤社毫无保留地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当地村民。村民们还通过流转土地、基地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合作社每年发给他们的工资达30余万元,帮助一大批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顺利实现脱贫。

溪口村贫困户张理刚在葡萄基地做事将近5年,平时既可以照顾家庭,又可以兼顾农活,一年收入有2万余元,两年前一家人摘了贫困帽。谈及在家门口“上班”,张理刚表示很满足,觉得比在外面打工强。

秋高气爽时节,溪口村瓜果飘香,不少游客成群结伴来这里采摘葡萄、游玩。“我们将进一步改进技术,打造生态葡萄品牌。”张贤社说。

村支书张贤祥介绍,张贤社累计帮助300余名困难群众实现脱贫增收,村民的腰包鼓了,村里的环境也变好了,溪口村也步入了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行列。

上一篇:杨冰:“选矿大师”三代人的“云锡情”

下一篇:专访山东爱乐管弦乐团团长孙元敏:“爱乐”,我一直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