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专访

深港科技合作新未来 专访人工智能专家杨强丨香港回归20周年人物专访

2017-08-08 08:38 点击:

(原标题:深港科技合作新未来 专访人工智能专家杨强丨香港回归20周年人物专访)

在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之际,第一财经主持人王蕴媞专访了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国际知名人工智能专家杨强教授,分享了他在香港执教生活多年对于香港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和深港科技合作的看法。

人物介绍:

杨强,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人工智能领域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他是国际人工智能促进协会AAAI 的首个华人Fellow,IEEE 大数据期刊主编,ACM 杰出科学家。杨强教授从2001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任教,在香港生活工作多年。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为迁移学习研究和应用方向在国际上的引领者。2017年,基于他在迁移学习方向的成就,被中国科协《科学中国人》杂志评选为“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

深港科技合作新未来 专访人工智能专家杨强丨香港回归20周年人物专访

出走校园三年 创办诺亚方舟实验室

在2012年作为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杨强受到华为邀请,创办诺亚方舟实验室,负责引领华为公司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向。暂时离开大学讲台走进企业,这在香港当时的高校鲜有先例。不过香港科大还是很通达的给予了时间和空间,允许他离开学校三年专心创办实验室,也促成了这次深港的合作。但是,这样的例子却是凤毛菱角,在后来也并没有被推广。在谈到原因时,杨强谈到,因为有着国际化的环境和多所国际水平大学,香港人才非常多,但是因为各方面的条框却比较多。 “香港的科研项目有一些,但是大项目比较少,到底是推动城市的科技发展,还是学术上再上一层楼,从政府的角度说,这个定位还需要更明确一些。”

国际化的香港 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香港最大的优势在于国际化的环境, “在香港,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觉得还是很舒服的。”杨强这样描述将近20年来在香港生活的感受。谈到香港的优势时,杨强认为金融和物流是香港的支柱产业,再加上香港国际地位和国际化的环境,一直以来都吸引了大量人才来港工作。但是作为一名计算机系的教授,他也有觉得很遗憾的地方“一直以来香港吸引的都是金融、法律这些方面的人才,但是相比而言,对科技方面人才的吸引力却还不够。主要是因为香港为这些人提供的场景、数据和应用太少了。”

在香港,科研还是更多的停留在大学的实验室,而没有落地场景。也正因为这样,在香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在毕业以后留在香港却并不容易。“我的很多学生,毕业以后就没地方去了,要么出国去google、facebook这样的公司,要么回内地去了BAT,比如说大疆的创始人汪滔是香港科大毕业的学生,但是最后却选择在深圳创业,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香港人才流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谈到这里,杨强显得有些无奈。

深圳和香港的未来 互补与共赢

深圳和香港是两个紧邻的城市,各有特色,应该互补发展,合作共赢。这是杨强的一个核心看法。香港和深圳如果能够全方位合作,既有利于为深圳的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科学发展、给金融革新增加引擎力量,又可以使香港找到产业转型的黄金机会。

而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杨强也希望未来香港高校的研究室能和一线企业有更深入的交流,在获得数据以后,高校科研成果能够有更多的落地场景,这是他多年来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而另外一方面,他也希望未来自己的学生能够在香港本地获得更多的就业深造机会。“毕竟,培养了这么多科技人才却无法长期留住,对地区发展来说,是很可惜的。所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人才引导方面政府更加积极的态度,也是需要的。”杨强这样总结多年来在香港科研一线的感受。

netease

上一篇:无遮大会人物访谈—黄夏年先生

下一篇:2014首届闽台电子商务论坛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