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查询这批企业的相关证照,国土、发改、环保、税务等合法手续一应俱全,在被强拆前还上缴了相关税费。从这批企业2008年经发改委审批,到2015年1月被强拆,纳税、环保、质检等每年的相关检查,企业样样达标,这七年,滑县政府为何没有采取行动,履行监管义务?多位企业负责人说:“这一个月光税差不多有1万多块钱,环保污染费,还有矿产资源税。”“这27家都是经省市县乡同意批的企业,就是有5家企业违法取土了。”
就“强关27家砖窑厂”的问题,滑县回应称:滑县对不符合要求的27家企业,通过召开会议、宣传发动、县乡领导深入企业等方式,充分做好企业负责人思想工作,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县内27家企业全部自行拆除。在企业自行拆除过程中,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提供便利条件,制定拆迁方案、联系协调设备、现场帮助指导,在整个拆除过程中,按照时间要求有序进行。
而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强拆前并未收到过任何行政告知:“副乡长带队,后头铲车过去,派出所跟着,2个小时全部推完。不解释,俺自己推都不行。事先没有通知,全滑县都没有。”
记者了解到,滑县刮起强拆风暴的导火索,是今年1月18日,有媒体曝光了滑县5家墙材企业非法取土、破坏耕地的事情,当地政府1月19日部署,1月20日强拆。
强拆后,滑县政府出台行业新政,要求被拆企业重建需投资3千万,交1千万的建设保证资金,并必须建设3条生产线。当地墙材行业质疑,这等于将企业逼上绝路,且新政不符合当地产业实际,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对此,滑县回应称,设定门槛是为加强新建项目的有效管控,也是对企业实力的检验。
而河南省住建厅墙改处副处长康增斌说,省里并没有设定如此高的企业门槛,轮窑改为隧道窑,省里允许有一定的改造时间:“给它规定时间,然它去改造升级。但是前提是,我们没有说让一下子建3条生产线。”
多位经济法学专家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滑县政府设定的产业门槛,属于违法行为。采访中,多位墙材企业负责人称,强拆前从未收到政府要求升级改造的相关文件。这让不少新型墙材企业陷入破产境地,债台高筑。他们认为,应该直接下整改通知书,逐渐升级改造。不能一刀切、一下推、一下把企业强行拆除,这样让企业没出路了,没有生的希望。
仅因批建不一,就一股脑地强拆,且无任何法律程序。滑县的强力整顿,为何媒体没有曝光之前,不见引导企业升级改造,无服务无监管,曝光之后却迅速强拆呢?有关事情进展,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上一篇:拥抱新常态·专家访谈 宋清辉:企业要读懂新常态
下一篇:云南农垦集团备战南博会 新形象新思路惹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