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访谈

张德华代表:龙头企业促农业结构调整

2016-05-19 13:37 点击:

访谈实录

全国人大代表、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党总支书记 张德华

中国网: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16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针对于农村经济创新驱动发展这个话题,我们在“两会”期间对全国人大代表、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党总支书记张德华进行了专访。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这两个方面您怎么看?

张德华:解决农村的结构问题主要靠龙头企业。我们用十年时间,把一个很原始的村,现在人均收入提高到3万多,80%的家庭有了轿车,100%的农民和85%的农民子女回家创业。

首先,解决平台。在平台问题上,我们把原有土地进行集中,集中后通过规划、整治、完善土地的性质(实现结构调整)。比如我们要种水稻,我们就要做市场所需要的水稻,现在不是饥饿的年代,现在是健康的年代,我们需要的是生态,是健康,我们把所需要的大米通过生态、健康的种植方式生产出来。过去大米通过收割进厂加工,二次污染是非常可怕的。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机构来管理,大米给谁都不知道。我们解决的就是谁在吃的问题,首先,我要吃,我要解决安全问题。我用的肥料,用的农药,在进入仓储的时候不落地,通过割谷、到收储、到加工、到食品、到包装整个流程没有污染。这就是我刚才谈到的解决收入问题,就是解决市场的问题,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

第二,为什么我们彭墩村的农民愿意回来?是因为我们的环境改善了,我们农村美了,水清了,天蓝了。农民回来以后表示城市里有雾霾,而农村有这么好的环境,我愿意回来。收入每年有3、4万块钱,像有的年轻人能够挣到15万,有的30万,那为什么我还要外出打工?农村最担心的是农民不回来的问题。现在农民回来了,我们怎么保证农民安置下来,保证农民收入稳定。所以,我们要做二次分流。二次分流就是从土地结构上解决农民结构,我没文化就种田,我有文化、有知识我就创业做管理,还有一种就是进入工厂,进入企业。这样就把所有的人才和土地的结构同时进行了划分,结构的划分就解决了农民收入的分配问题。大家都感觉到,我今年做这个有希望了。

过去为什么很多农村老人没有人赡养?因为老人没有事做,没有收入,所以子女都不养老人,现在老人都有事做了,老人每年在家里不再是看小孩,不再是放牛了,我们村没有牛,但他每年收入一两万,所以,他的儿子、媳妇和小孙子都非常高兴,爷爷奶奶我今天要买什么东西,来啊快来,这也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和谐。所以,我们彭墩村的这种模式,它不仅解决了社会和谐问题,更多地解决了家庭幸福的问题。为什么农村养老的问题难?我们这个社会这么大,谁能够保证农民的养老都进入社区呢?进不去,怎么办?那就要子女来帮助养老,子女来照顾老人,这也是平台。我们的收入是结构,我们的平台和人力也是结构。

过去我们种田的就是水稻和旱田,比如我今年种水田,下半年种麦子或者油菜。现在不是,我们把水田做到60%智能化,我们的旱田做成果园了,我们通过水田和旱田的果园做旅游了,收入就多元化了。我们过去把大米只卖到粮仓去了,现在我们把大米做成了食品,进入了餐桌,我们的收入从过去只收储,到现在把米做成食品,形成产业链,收入来自整个产业链。我们旱田种的小麦,过去只能喂猪,现在我种了大豆,把大豆做成豆浆、豆奶、其他豆制品,通过全产业链进入市场,这样提高它的附加值。原来我们一吨大豆是2700元钱,现在一吨大豆能够卖到8到10万元,这是为什么?是科技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人才解决了我们这些问题,所以农民的收入就增加了。企业有收入,农民有收入,他很高兴。所以,现在农村在转型过程中,和刚才提到农民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结构,就是解决我们为谁在种田,我们为谁在做事,这个问题要解决好。像今年我们把粮食卖给国库,1.3元一斤,最后卖给国库的粮食能赚钱吗?不能赚钱。

现在总理提出减库存,我们农村的粮食也存在这个问题,现在三年的粮食都堆在那,我们再种这么多粮食干什么?所以,我刚才谈到了,要在农村的结构上加快调整,需要我国在针对农村的服务上,一定要扶植一批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让国家政策更多、更好、更安全地指引这些企业,做好农业基础。

中国网:谢谢。

(记者:齐凯 摄像:齐锐 后期:吴爱凤 责编:宋若冰)

上一篇:菏泽两企业违规排污被罚10万 责任人被行政拘留

下一篇:两会访谈周中枢:政府职能不转变 企业很难有发展聚焦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