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聚焦公平与效率
既然国家定调改革,而非一刀切取消,那么“如何改、改哪里”也就成了两会热议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关于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提案》中认为,从效率和公平两个角度看,公积金的表现并不很差,为职工缓解住房难发挥了作用,其历史使命并未完结。不过,公积金存在投资收益率低和统筹层次低两大问题,应加快改革步伐,而不是因噎废食。
在郑秉文看来,当前公积金最大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投资手段单一,收益率太低。从此前公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率仅为1.5%,而当年CPI为2.1%,在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下,住房公积金的实际增值收益为负值。而且随着住房公积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其管理成本也水涨船高,长期投资的低收益对于住房公积金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二是统筹层次低,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有的地区收多支少,有的地区入不敷出,相互之间还不能调剂,做到收支平衡。郑秉文提到,天津的住房公积金贷款率高达99%,而青海则较低,为78%,像这样的地区之间目前还不能调剂使用结余资金,这进一步降低了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商学院院长徐玖平表示,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着加重民企负担、抑制社会消费和制度功效衰减三大问题。但问题不止于此,比如还存在管理成本过高、缴存不公等问题。
对于抑制社会消费的问题,《三联生活周刊》刊发的一篇文章说得比较清楚。“住房公积金原本归员工所有,但是现在公积金的使用和提取设置了过多的限制,这引发了很多的不满。很多人因为不满足提取条件,账面上有几十万元资金无法使用,大量资金沉淀,不仅严重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消费水平,也使得民众资产缩水。因为我国的住房公积金收益以一年期存款利率来计算,也就是只有1.5%,而我国目前的CPI指数已经高达3%,这就意味着,如果你的住房公积金不能提取出来购买更高利率的其他理财产品,就只能一天天地缩水。”
公积金制度还可能造成“穷人补贴富人”现象。《新京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在当前高房价之下,有能力购房的通常为高收入人群,他们不仅能提公积金,而且还能获得公积金低利率贷款,出现了“穷人补贴富人”现象。公积金贷款因为楼市调控背书而被步步收紧,作为以支持中低收入群体为主要目的的住房公积金,却因门槛提高,面临更难以适应低收入群体贷款的尴尬。
由此看来,现存的公积金制度确实存在着某些弊端,应该予以改革。
上一篇:骑行,骑行,向前追梦(讲述·特别报道)
下一篇:昌(吉)赣高铁开通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