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报道

特别报道|书写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时代答卷

2020-04-13 09:22 点击:

特别报道|书写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时代答卷

叶县许公宁编钟乐团在现场演奏编钟。

特别报道|书写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时代答卷

与会媒体记者观看平顶山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

特别报道|书写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时代答卷

汝州市汝瓷技师现场进行手拉坯表演。

特别报道|书写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时代答卷

苗曼展示她的剪纸作品。

特别报道|书写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时代答卷

湛河区稻田用上无人机

特别报道|书写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时代答卷

平煤神马集团两万吨浸胶帘子布项目整体搬迁、“退城进园”

特别报道|书写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时代答卷

建设中的郏县高铁站

特别报道|书写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时代答卷

白龟湖畔鸟瞰图(无人机拍摄)

    近40家媒体聚焦平顶山——

    绿满鹰城更出彩

    “从6个小村庄到500多万人口的城市,河南平顶山实现了‘绿色转身’,在共和国的工业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平顶山,已经实现了从‘半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山水满城绿’的华丽转变,高质量绿色发展起势发力、迈上新台阶。”

    ……

    9月16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近40家媒体的记者携“长枪短炮”来到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记录下“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平顶山专场的精彩故事、生动场景和出彩成就,并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客户端等向外发布,使出彩鹰城凭实力成为“焦点”,“圈粉”无数。

    人民网第一时间推出《变生态包袱为生态资源平顶山书写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答卷》,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升级‘原字号’壮大‘新字号’”“治山理水,建设宜居城市打造绿色家园”“改革创新,激活绿色转型新引擎提升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介绍了平顶山弃旧择新、向绿而行,通过补短板、还欠账、育动能,实现“绿色转身”的生动实践。

    河南日报客户端推出了《数说河南新成就丨书写鹰城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答卷》,介绍了平顶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省委“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重大部署,发挥优势打好平顶山特色的“四张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产业、城市、生态、文化、社会“五大转型”,书写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答卷的奋斗历程和丰硕成果。

    大公中原网先后推出《因煤而兴 因山得名打通全球最完整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弃旧择新实现黑色煤城“绿色转身”》两篇报道,大河网、猛犸新闻客户端、大象新闻客户端、映像网等与会的各大媒体也先后推出融媒体作品《昔日沉陷区今日好风景 平顶山这份绿色时代答卷请您打分》《平顶山转型发展新路子》……在一次次的指尖滑动中,平顶山被更多人认知。

    随着文图直播的进行,微博、微信上发布会重点内容的实时更新,网友的讨论也逐渐热烈。网友“树洞里的猩猩”留言:“三山秀美河湖清,百川碧水润鹰城。周斌书记的讲话金句频出,满满都是干货,画重点,做笔记,学习再学习。”一位在安阳工作的平顶山网友留言说:“厉害了,我的大平!是时候,让全国人民知道了!这一刻,我们为大平而骄傲自豪,大美鹰城,我们的故乡。”网友“花好月又圆”留言:“加油,平顶山!希望平顶山进一步加快发展脚步,为中原更出彩锦上添花,有朝一日能领跑河南,走向全国!”

    (平顶山日报记者 孙聪利 孙鹏飞 王民峰)

    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新成就催人奋进

    平顶山日报讯(记者孙鹏飞)“为了更好地宣传平顶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在新闻发布会现场用发展成就展览、特色文艺表演、文创展品展出、非遗技艺展示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充满活力、绿色发展、生态宜居、景色秀美、底蕴深厚的平顶山形象。”9月16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申建华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设置在新闻发布厅外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平顶山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以《书写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时代答卷》为主题,用特型展板展示、灯光特效、宣传片展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吸引了众多与会媒体记者驻足观看。

    成就展览设置1个主展板和4个分展板,主展板重点展示发布会主题和市情简介,分展板分别以“创新发展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山水峻秀之城”“文化厚重之城”为主题,展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

    地区生产总值从1957年建市初期的1.8亿元提升至2018年的2135.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957年的0.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54.4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15元增长到2018年的32084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16元增长到2018年的13298元……1952年国家在平顶山勘探发现了大煤田,拉开了平顶山矿区开发建设的序幕。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平顶山成为我国自行勘探设计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演绎了从山脚下6个小村庄到人口超百万大城市的沧桑巨变。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省委“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重大部署,弃旧择新、向绿而行,通过补短板、还欠账、育动能,实现了黑色煤城的“绿色转身”。

    创新发展推动城市华丽转身。我市已累计生产原煤15.7亿吨,外送6.6亿吨,为国民经济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工业“食粮”,还创造了我国高压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多个第一,轧出我国第一块宽厚钢板,生产出我国第一卷高品质尼龙66浸胶帘子布,打通了全球最完整的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在共和国的工业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当前,我市作为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双高引领”,在转型升级中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华丽转身、精彩蝶变。

    水绿交融打造生态宜居亮丽新姿。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中坚持规划引领、民生优先、片区带动、品质提升、创新治理、融合发展,建好绿屏障、做活水文章,推动生态转型,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使“水绿交融生态美”成为鹰城亮丽名片,一座绿色现代山水园林宜居之城正在展露新姿。

    奇山秀水吸引海内外游客观光旅游。我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交融的气候条件,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是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山、佛、汤、寺、衙、湖”优质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厚重历史文化彰显鹰城独特魅力。我市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5处,有千手观音证道祖庭香山寺、千年古刹风穴寺、国家重大考古发现汝官窑遗址、苏轼父子三人的安息地三苏园、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县衙叶县县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是河南曲剧的发源地和世界叶姓、刘姓、应姓、沈姓的祖籍地。

    汝瓷展现独特文化魅力

    平顶山日报讯(记者王民峰)9月16日上午,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汝瓷手拉坯表演吸引了不少媒体记者前来观看,近距离感受鹰城汝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汝瓷以玛瑙入釉,釉面如美玉般温润,色泽淡雅含蓄,其釉色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誉,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拉坯机旋转,技师张许超手中的陶泥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一会儿拉长,一会儿缩短,一会儿变大,一会儿缩小……慢慢被塑成了罐、碗、瓶等器形,令现场观众惊叹不已。现场展出的瓷器琳琅满目,朱文立、孟玉松、李廷怀等汝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作品,吸引了不少记者驻足观看欣赏,同时展出的鲁山花瓷也格外引人注目。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汝瓷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仅汝州市就有汝瓷开发公司、研究所200多家,年产值达10亿元。

    “在传统汝瓷产品的基础上,我们研发出了茶具、餐具、酒具、香器、饰品等现代生活实用器,深受消费者欢迎。现代汝瓷工艺越来越精细,品种越来越丰富,汝瓷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汝州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办公室负责人王亚然说。

    转型成果让人震撼 羽化蝶变令人惊叹

    ——媒体记者点赞平顶山发展

    9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进入“平顶山时间”。在当天上午举行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河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平顶山专场上,近40家媒体的记者济济一堂,共同聚焦平顶山在绿色转型道路上追梦奔跑的生动实践,聆听出彩鹰城的生动故事。

    “平顶山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真正契合了城市特点,对其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具有启发作用。”经济日报记者王松最关心转型发展问题,并在发布会现场就此进行了提问。他称赞道,平顶山市“突出调优存量,着力改造升级‘原字号’”和“突出培育增量,着力发展壮大‘新字号’”,坚持“两条腿”走路的转型路径,实现了老产能优化升级、新产能蓄势勃发,推动了羽化蝶变,走出了一条具有平顶山特色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过程之艰辛令人动容,成果之显著让人震撼。

    “很惊讶,很惊叹,很震撼!”说起平顶山,香港商报记者郭延一连用了三个“很”字。她最早对平顶山的印象是煤城,初次改变印象是在2017年底第一次到平顶山的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游玩,感觉“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让她彻底改变印象的是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她看到了平顶山致力于产业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塑绿色空间的生动实践和绿满鹰城的美丽画卷。“我们将重点报道平顶山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独具特色的工作模式,向全世界宣传平顶山在脱贫攻坚、产业转型、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创新做法,还要呼吁更多优秀人才到平顶山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她说。

    人民网记者智泓曾多次到我市采访,对平顶山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比较了解。她说,平顶山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近年来面临着产业转型和生态转型的双重压力,处于转型发展的阵痛期。在河南省的工业发展中,平顶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平顶山工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南省的工业发展情况。让人欣喜的是,平顶山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变化,特别是在产业转型方面用中国尼龙城建设做牵引,已经迈出了高质量转型的新步伐,“相信只要平顶山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沿着当前的道路走下去,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这几年,平顶山文旅大戏接连不断,一幕幕生动场景描绘了这座城市文化旅游大融合大发展大繁荣的绚丽图景。”河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冰珂说,当在发布会上听到平顶山要立足独特优势、把工业遗存融入文旅产业,他十分激动和兴奋,同时满怀期待,“相信会有更多人跟我一样,愿意到大美鹰城走一走、看一看”。

    “平顶山文化厚重、资源丰富,变化巨大、潜力无限!作为平顶山人,我特别自豪,特别骄傲!”国际在线河南频道记者孙雪华的老家就在鲁山县,“我要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多记录、多宣传平顶山,让更多人了解平顶山、喜欢平顶山、爱上平顶山。”

    “我采访过汝瓷、马街书会、宝丰魔术等方面的内容,感觉平顶山是一座充满生机活力、包容而又开放的城市。近几年来,无论在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上,还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平顶山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刘蕊说,听了平顶山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推介,她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希望平顶山继续开拓创新,在绿色转型道路上追梦奔跑,早日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平顶山日报记者 孙聪利 王民峰 孙鹏飞)

    绿色农产品赢得广泛赞誉

    平顶山日报讯(记者孙聪利)鲁山的寿桃、猕猴桃、蒲公英茶,叶县的黄梨,卫东区的软籽石榴,宝丰的伊利酸奶……新闻发布厅外简洁的桌子上,摆放着产自我市的部分绿色农产品。硕大的桃、金黄的梨、晶莹的葡萄、酸甜的牛奶,引得参加发布会的媒体记者纷纷前来拍照、品尝。

    “印象中平顶山是一个工业城市,没想到农业也发展得有声有色!”

    “今天感受了‘舌尖上的鹰城’——味儿美,生态。希望平顶山加快建设绿色食品城,不断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我们也会聚焦聚力,讲好平顶山农业发展的精彩、出彩故事。”

    ……

    展出的农产品激起了媒体记者朝着鹰城特色农业发展的主题“深挖一层”的浓厚兴趣。

    近年来,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市提出了“从源头做农业、从生态做农业、从安全做农业、从健康做农业”的新理念,确立了“发展农牧结合、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新思路和“循环农业+品牌农业+协同农业”的新战略,坚持用循环农业盘活存量、用品牌农业提升质量、用协同农业扩大优势和增量,走出了一条以循环农业为基础、用生态促发展、用高效换空间、用绿色发展促农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新路子,被确定为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外延保障基地。

    自2017年被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后,我市以国家农业“两区”建设为抓手,确立了建设农业安全、生态、品质、价值四个高地的发展目标,坚持全绿色理念、全市域统筹、全创新驱动、全循环发展、全产业开发、全社会参与的指导方针,首创了“百亩千头生态方”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培育出了郏县红牛、尧山白山羊、张良姜、肉鸽、韭菜、食用菌、蓝莓、富硒梨、烟叶、冯异米醋等十大优质特色农产品,尤其以郏县红牛、韭菜、富硒梨等享誉全国;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健康食品产业园区,正在全域创建绿色食品城……推动形成了农业环境变好、农业投入增加、农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升级、农业收入增加的良好局面,

    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农民带来了鼓囊囊的“钱袋子”——自2014年至2018年,我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9%以上。

    苗曼剪纸剪出美好生活愿景

    平顶山日报讯(记者孙聪利)“您现在剪的是什么呀?”“别着急,一会儿你就知道啦!”9月16日上午9时许,距离“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河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发布会平顶山专场正式开始还有一个小时,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的过道里已开始了“发布前奏”,我市在此展示的非遗技艺吸引了与会的媒体记者和嘉宾。

    开头的对话,是记者与剪纸艺人苗曼在交谈。

    一张红纸经过对折、裁剪,然后旋转、再折、再剪……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苗曼游刃有余,观看的人目不转睛。

    “来,大家看看这上面都有什么元素。”笑着,带着些许神秘感,苗曼抻开了作品——周边有五只蝙蝠造型,中间是一个寿桃,“这些图案寓意五福捧寿,给咱们伟大的新中国庆贺70岁生日。”

    现场展出的还有《三阳开泰》《十二生肖》等剪纸作品。最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是苗曼的另一幅作品——红色剪纸的中央清晰地呈现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1949-2019”字样,周边分布着寿桃、牡丹等图案。这是苗曼历时近5天精心创作的。

    “很契合主题,作品寓意也好,心灵手巧!”“既契合这次发布会的主题,又很有创意,平顶山真是人才济济!”……观者赞不绝口。

    今年54岁的苗曼是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退休职工,自小跟随母亲学习剪纸,后来博采众长。她的作品有南方剪纸的细腻,也有北方剪纸的粗犷,继承了传统的剪纸手法,也包含有现代的创新意识。如今,苗曼已是高级民间艺术师、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类传承人。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大奖。

    “今天除了主发布会场,我们这儿也算是第二发布会场了,这是展示咱平顶山形象的宝贵机会,我们都是发布员。”苗曼说着,又拿出一张张薄薄的纸,一剪一剪地琢磨,剪出祖国的大好河山,剪出美好的生活愿景。

    许公宁编钟展示鹰城厚重历史

    平顶山日报讯(记者孙鹏飞)“叶县许公宁编钟有着26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我国出土时间最早、最完整的一组编钟。”9月16日上午,叶县县衙博物馆馆长许长聚在新闻发布会开始前向媒体记者介绍道。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外设置了叶县许公宁编钟演奏区,以展示我市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浏阳河》《茉莉花》《我的中国心》……一首首优美的乐曲经过重新编配,由瑟、篪、排箫等乐器配合编钟演奏出来,回荡在新闻发布厅外。参加发布会的媒体记者纷纷驻足欣赏,并拿起演出节目单和编钟简介册子仔细浏览。“非常优美动听,古老的乐器演奏现代的音乐别有一番味道。这样的演出形式很好,充分展示了平顶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参加发布会的人民网记者智泓说。

    据许长聚介绍,许公宁编钟约为公元前600年铸造,于2002年3月在叶县发掘春秋时期许国国君许公宁墓时出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春秋时期三套组合式编钟,也是截至目前我国出土时间最早、最完整、音质最好的一组编钟。这座古墓还出土了编磬、瑟、排箫、篪等乐器。许公宁编钟和这些乐器代表了春秋时期音乐发展的最高成就。

    许公宁编钟乐团艺术指导、国家二级作曲、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张福田说,许公宁编钟由8枚镈钟、20枚甬钟、9枚钮钟组合而成,每枚钟都能发出两种不同音高的乐音,还能旋宫转调,音色优美、音质悦耳、音域宽广,可以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

    宝丰魔术令人啧啧称奇

    平顶山日报讯(记者王民峰)一个碗扣一个球,魔术师一招“乾坤大挪移”后,只见一个碗下空空如也,另一个碗下却出现了三个小球……魔术师王献坡用一根筷子、两个碗、三个球,轻而易举就让三个球实现了虚实交替的视觉效果,这就是中国最传统的古典魔术——三仙归洞。

    9月16日上午,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宝丰县魔术师王献坡和路春季先后表演了三仙归洞、六连环、来去无踪、空手出彩等节目,赢得满堂喝彩,充满想象力的“魔幻”场景,令观众啧啧称奇。

    王献坡是宝丰魔术第34代传承人,他致力于魔术技艺的发展和传承,共培养出数百名魔术演员。路春季是从宝丰县走出来的魔术师,常年在外表演,展示着中原魔术的魅力。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土生土长的魔术表演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农民。“荷锄是农民,登台是演员;忙时青纱帐里寻不见,闲时几日散去万千兵。”几句唱词,生动地描绘出宝丰农民魔术师的精神风貌。

    作为“中国魔术之乡”,宝丰县目前拥有上千个魔术杂技等民间演出团体、5万多名艺人,占全国民间艺人和团体的半壁江山,他们的足迹已遍布大江南北,登上了春晚,走出了国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近年来,宝丰县走出了一条“农民自办文化,政府扶持农民办文化,文化让农民富起来”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魔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事魔术道具、歌舞服装、音响、灯光、教育培训等产业的农户有100多家,演艺销售团队11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

    王献坡、路春季表示,他们将努力把宝丰魔术发扬光大,为新时代平顶山更加出彩增添更多斑斓的色彩。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平顶山专场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成就令人振奋 未来更加可期

    平顶山日报讯 (记者田秀忠 张亚丹王孟鹤)9月16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河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平顶山专场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集中展示了我市建市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与变化,也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为平顶山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自豪,纷纷表示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砥砺前行,为我市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从手机上看了发布会的直播后,感到心潮澎湃,我为平顶山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河南省劳模、卫东区鸿鹰街道大营村党委书记芦长平说,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平顶山在变,在向着高质量绿色转型,向着人民群众期盼的方向改变。这些年,我市办成了许多大事、解决了许多难事,取得了重大发展成就。过去的平顶山,城区多为工矿区、棚户区,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功能薄弱、环境面貌较差,通过建设绿色城市、水韵城市、智慧城市、宜居城市,我市的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指数直线上升,居民纷纷为市委、市政府点赞。

    “看了发布会,心情很激动。如今我们平顶山实现了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转变,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改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张晓亮说,作为资源型城市,近年来我市致力于建设绿色城市、宜居城市,坚持“六化”同步,大规模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不断开拓新局面。今后,我市林业系统将引导各地继续实施廊道绿化建设工程、山区生态林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工程、特色经济林建设工程、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森林城市建设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大力发展森林观光、林果采摘、森林康养、森林人家、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项目,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使我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在苏州开办西餐厅的新华区联盟路街道文化宫社区居民程元希表示:“这些年不常在平顶山,通过看手机直播,真切感受到平顶山变化之大,作为平顶山人,我骄傲!周书记在发布会上提到一系列引人才、集英才、助发展的政策措施,让我感受到了平顶山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让外来英才充分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红利、更宽松的创业环境、更高效的服务保障的决心和诚心。回去后,我将积极和总公司联系,做好市场调查和前期布局,力争引进团队来平创业,同时也将在行业内及沪宁杭地区传播平顶山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创业者及团队前来平顶山,努力为平顶山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责任编辑:

上一篇: 高校毕业生看过来 36家单位362个公益性岗位等你来
  下一篇: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平顶山专场实录

上一篇:【吉林省两会特别报道】“我是政协委员王思迪,我为吉林建言!”

下一篇: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