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募捐缘何难摆脱质疑缠身窘境 个别平台称真实性由发布者负责有网友募捐只因不想花自己的钱 调查动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河南省周口市一对夫妻以3岁女儿患疾病为由发起网络募捐,这对夫妻拿到捐款后并未及时送孩子就医,而是在当地相关部门督促下才送孩子去医院。目前,警方正在调查夫妇是否涉嫌利用女儿诈捐。 此事引发社会对网络募捐的关注。网络募捐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近年来,网络募捐迅猛发展。成本低、传播快、效率高,成为不少确需帮助的人选择网络募捐的理由。 然而,在网络募捐平台,真伪信息难辨,诈捐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一次次透支着社会爱心,也对网络募捐平台监管提出挑战。 诈捐事件时有发生 2016年1月,所谓的“知乎女神”童瑶炮制“鸡汤文”,又注册另一账号扮演患病女大学生“ck小小”,然后上演起双簧苦情戏,骗到15万余元爱心款。被网友拆穿身份后,选择投案自首。 类似的通过网络募捐诈捐事件时有发生。 为规范网络募捐运转,民政部于2017年公布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 两项行业标准明确规定,在平台上进行募捐的主体应是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平台本身没有公开募捐资格。平台不应为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个人提供公开募捐信息发布服务。公开募捐信息不应与商业筹款、网络互助、个人求助等其他信息混杂。个人为解决自己或者家庭困难,提出发布求助信息时,平台应有序引导个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对接,并加强审查甄别、设置救助上限、强化信息公开和使用反馈,做好风险防范提示和责任追溯。 尽管两项行业标准对网络募捐相关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但现实中仍不时出现一些问题。 2017年12月底,“同一天出生的你”众筹项目刷屏朋友圈。按照“同一天出生的你”项目设计,网友输入自己的生日信息后,系统会出现一位与自己同一天生日的贫困儿童。此时,网页会鼓励网友向这位贫困儿童捐款1元。该募捐引发不少人参与。不过,有人质疑该活动涉嫌诈捐。有网友发现,一些贫困儿童的资料互相矛盾,有的生日日期不存在,有的生日有好几个,甚至大多数小朋友的理想都一模一样。后经民政部门调查,此次募捐活动涉嫌违反了慈善法有关募捐信息发布的规定。 平台审核有待加强 记者梳理发现,诈捐事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募捐信息作假;二是善款未专款专用。不管是募捐信息还是善款用途,都涉及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管理。 在实际中,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管理工作如何?记者选择了两家平台进行调查。 在一家筹款平台,记者了解到,发起筹款需要提供三部分材料:患者与患者本人身份证合照,成年人需提供身份证,未成年人可提供户口本或者出生证明;收款人的银行卡信息,收款人与患者的关系证明;近半年内加盖医院公章的诊断证明原件。 之后,平台会对筹款者身份、所患疾病、收款方信息等内容进行核实,但医保、商业保险等内容仅作为增信补充。 在筹款页面下方,记者看到平台的声明:求助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真实性由信息发布者负责,提示您了解详情后方可进行帮助。 如果筹款完成,筹款人可以在平台上直接填写提现申请并提交,提现申请通过审核后会进入24小时的公示期,如果在公示期内没有人提出异议,筹得的善款会于公示期结束后1至2个工作日打款。 由于互联网募捐平台近期广受关注,该筹款平台近日曾发布声明称:为维护安全诚信、健康有序、清朗积极的网络环境,对于出现大量不实传言转发的项目,系统将自动暂时中止其筹款。对于涉嫌编辑、散播筹款平台及相关个人求助项目虚假信息的组织、个人,我方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1 2 共2页
网络募捐缘何难摆脱质疑缠身窘境
个别平台称真实性由发布者负责有网友募捐只因不想花自己的钱
调查动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河南省周口市一对夫妻以3岁女儿患疾病为由发起网络募捐,这对夫妻拿到捐款后并未及时送孩子就医,而是在当地相关部门督促下才送孩子去医院。目前,警方正在调查夫妇是否涉嫌利用女儿诈捐。
此事引发社会对网络募捐的关注。网络募捐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近年来,网络募捐迅猛发展。成本低、传播快、效率高,成为不少确需帮助的人选择网络募捐的理由。
然而,在网络募捐平台,真伪信息难辨,诈捐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一次次透支着社会爱心,也对网络募捐平台监管提出挑战。
诈捐事件时有发生
2016年1月,所谓的“知乎女神”童瑶炮制“鸡汤文”,又注册另一账号扮演患病女大学生“ck小小”,然后上演起双簧苦情戏,骗到15万余元爱心款。被网友拆穿身份后,选择投案自首。
类似的通过网络募捐诈捐事件时有发生。
为规范网络募捐运转,民政部于2017年公布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
两项行业标准明确规定,在平台上进行募捐的主体应是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平台本身没有公开募捐资格。平台不应为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个人提供公开募捐信息发布服务。公开募捐信息不应与商业筹款、网络互助、个人求助等其他信息混杂。个人为解决自己或者家庭困难,提出发布求助信息时,平台应有序引导个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对接,并加强审查甄别、设置救助上限、强化信息公开和使用反馈,做好风险防范提示和责任追溯。
尽管两项行业标准对网络募捐相关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但现实中仍不时出现一些问题。
2017年12月底,“同一天出生的你”众筹项目刷屏朋友圈。按照“同一天出生的你”项目设计,网友输入自己的生日信息后,系统会出现一位与自己同一天生日的贫困儿童。此时,网页会鼓励网友向这位贫困儿童捐款1元。该募捐引发不少人参与。不过,有人质疑该活动涉嫌诈捐。有网友发现,一些贫困儿童的资料互相矛盾,有的生日日期不存在,有的生日有好几个,甚至大多数小朋友的理想都一模一样。后经民政部门调查,此次募捐活动涉嫌违反了慈善法有关募捐信息发布的规定。
平台审核有待加强
记者梳理发现,诈捐事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募捐信息作假;二是善款未专款专用。不管是募捐信息还是善款用途,都涉及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管理。
在实际中,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管理工作如何?记者选择了两家平台进行调查。
在一家筹款平台,记者了解到,发起筹款需要提供三部分材料:患者与患者本人身份证合照,成年人需提供身份证,未成年人可提供户口本或者出生证明;收款人的银行卡信息,收款人与患者的关系证明;近半年内加盖医院公章的诊断证明原件。
之后,平台会对筹款者身份、所患疾病、收款方信息等内容进行核实,但医保、商业保险等内容仅作为增信补充。
在筹款页面下方,记者看到平台的声明:求助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真实性由信息发布者负责,提示您了解详情后方可进行帮助。
如果筹款完成,筹款人可以在平台上直接填写提现申请并提交,提现申请通过审核后会进入24小时的公示期,如果在公示期内没有人提出异议,筹得的善款会于公示期结束后1至2个工作日打款。
由于互联网募捐平台近期广受关注,该筹款平台近日曾发布声明称:为维护安全诚信、健康有序、清朗积极的网络环境,对于出现大量不实传言转发的项目,系统将自动暂时中止其筹款。对于涉嫌编辑、散播筹款平台及相关个人求助项目虚假信息的组织、个人,我方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1 2 共2页
上一篇:“亲青帮”为青少年维权添利器
下一篇:福州積極探索涉台維權服務機制台胞權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