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线索

电视记者的数据新闻素养

2016-08-23 11:39 点击:

作为在大数据时代兴起的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新闻形态,数据新闻带来了采集、分析、呈现等多方面的创新,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和多种能力的支撑,因此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事该领域报道的电视记者除了应具备一般意义上的职业素养外,还亟待培养和提升自我的数据新闻素养。

从目前电视数据新闻报道的实践出发,可以将电视记者应具备的数据新闻素养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数据意识、数据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数据新闻素养之一:数据意识

电视记者应具有的数据意识既包括数据敏感,也包括贯穿于整个数据新闻生产过程中的批判、反思意识。数据敏感类似于新闻敏感,即对数据的亲近感和直觉——面对纷繁芜杂的数据,能否冷静思考、理性分析,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或报道角度。对数据的批判、反思意识,一方面是指充分了解大数据的特点、功能和局限,不主观推断;另一方面是指对新闻中的数据保持必要的怀疑和审慎。

具有数据意识的电视记者在数据新闻报道中需要反复考量以下问题:一是数据来源是否可靠,其时效性如何,是出于何种目的、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收集而来;二是数据中究竟包含了怎样的主题和线索,应该选择哪些数据进行报道,所选样本是否符合统计显著性的要求;三是自身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解是否正确,结论是否合理,以及能否推而广之等。


数据新闻素养之二:数据能力

有了数据意识以后,电视记者还应具有较强的数据能力,具体包括:

获取数据的能力。作为数据新闻报道的基础,海量数据主要来源于从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等公开的数据库中获取的二手数据,以及由媒体自行调查抓取或是与专业数据公司合作产生的一手数据。记者在选择数据源时,应考虑其代表性和价值,兼顾数据的广度与深度,通过不同数据源相互印证。

分析、解读数据的能力。在数据新闻中,数据是工具、手段,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闻线索,提炼主题,讲清、讲好新闻故事才是最终目标,也是记者的职责所在。记者在分析、解读数据时,应注意超越对事件表层现象的简单描摹,深入挖掘其内在本质,尤其要注重对复杂现象背后的原因剖析,以及事物发展趋势的预测。

数据叙事的能力。电视新闻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和编排顺序,如何在既定的框架内凸显新闻主题,用数据说清讲透一个社会现象或热点话题,并引起受众的关注,是目前电视记者在制作数据新闻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这需要记者整合数据和事实发挥“讲故事”的能力。

呈现数据的能力。数据新闻通常运用可视化技术,以信息图表的形式发布。在呈现数据时,记者要掌握视觉化工具的适用范围,紧紧围绕并服务于新闻事件的表达,切忌“炫技”——如果电视画面过于复杂花哨,会令观众感到炫目、迷惑,从而影响对于新闻内容的理解。

整合新媒体,深度开发数据新闻内容的能力。电视记者应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通过台网联动并整合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深度开发数据新闻内容,使观众不仅可以从新闻报道中获取有用信息,还能对新闻内容进行个性化使用,有效提升新闻价值和社会效益。


数据新闻素养之三:团队合作精神

对于从事数据新闻报道的电视记者来说,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尤其重要。从业界实践来看,数据新闻的生产少有单兵作战的模式,都是团队合作的结果。比如今年参与中央电视台《两会大数据》生产的成员,既有作为数据源的百度、腾讯微博、亿赞普等大数据提供公司,更依赖于央视新闻中心、视觉艺术部和制作部的通力合作。数据新闻以新闻报道为核心任务,数据、可视化设计等都是为之服务的手段,因此在整个团队中,记者、编辑居于核心主导地位,数据提供、分析以及视觉设计、制作等方面的人员需紧密配合前者开展工作。记者、编辑应了解与报道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便与专业人士顺畅地交流沟通,提出准确的目标和要求,带领整个团队顺利开展数据新闻报道。

那么,电视记者要想培养相关知识与素养,有哪些资源可利用?纽约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香港大学等诸多名校都开设了专门的数据新闻课程,虽然各有侧重,但基本涵盖了开发技术、数据叙事、可视化设计等多个方面。互联网上也有大量学习资料,比如“数据新闻中文网”提供的公开课《数字时代的调查报道》,斯坦福纪录片《数据时代的新闻学》《数字新闻手册》等,还有多种数据获取、清理、分析、可视化的工具。电视记者可以通过上述途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结合日常工作实践,更好地培养、提升数据新闻素养。


作者:文卫华 王向宁

电视记者的数据新闻素养

上一篇:清东陵一台基护栏柱头被盗警方悬赏5万求线索

下一篇:青岛一女留学生在日本被害 母亲发微博求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