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最棒的” 记者 李杨 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靠为新闻媒体提供线索为生,每天奔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凭着敏锐的新闻敏感性寻找着可以成为新闻的线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职业线人。近日,本报记者走近这个特殊群体,体会他们的苦辣酸甜。
为媒体提供线索
60%收入来源于报社
昨日,记者约见了房文岭,他带来了几本小册子、荣誉证书等材料。作为长春市鲜有的职业线人,房文岭的年轻出乎记者的意料。
“我是1987年生人,2006年考入吉林大学英语系,2010年毕业,是家里的独生子。”他说,“我是职业线人,我给电台、电视台、报社提供过大量新闻线索。”根据房文岭统计,他每个月提供的有效新闻线索(指被媒体关注的线索)约有60条,靠赚线索费,他每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加上做家教等的收入,月收入5000元左右。“我每月的3000元线索费里,有60%来源于报社。”房文岭说。
为减轻父母压力
做家教当线人赚取学费
房文岭说,他的父母都是农民。2002年,家里盖了三间半砖瓦房,至今还有外债。2003年,父亲遭遇车祸,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劳动了。为了省钱,他拒绝参加学校里的各类聚会,“同学们都觉得我抠,但是去一次最少也得一张大票(100元),我舍不得。”
此外,房文岭经常做家教,大学的第一个寒假他就没有回家,“我每月大约有2000元的收入。我的学费是一学期5600元,我可以替父母分担一半的学费,生活费等花销也完全可以自理。”
“入行”第一条线索
提供给《东亚经贸新闻》
课余时间,房文岭喜欢听广播、看报纸,“我发现报纸上的大事小情都挺有意思的,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身边也发生过与报道相类似的事件,我就想,我能不能提供线索给报社呢?”房文岭说。
“2006年,我意外地发现,一条路有俩名字,既叫湖滨街又叫湖滨路,趁着寝室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我给你们报社打了电话。结果第二天报纸就报道了,而且篇幅很大,还有人通知我领50元的线索费,可把我高兴坏了!”房文岭说。
找工作不顺利
一赌气索性当职业线人
从此以后,房文岭遇到他认为有新闻价值的线索,经常给本报打电话。后来,不仅给本报打,也给长春市的其他报社以及电台、电视台打电话。
靠着做家教和当新闻线人的收入,他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到了找工作的阶段,他受挫了,“用人单位太苛刻了,他们张口就要工作经验,我是刚毕业的学生,哪儿来的工作经验啊?后来我干脆不找工作了,决定当职业线人。”房文岭说,他的这项决定,有一半是因为赌气,另一半是因为对于独立生活的自信。
一些市民可能在广播中也听到过“长春市民房先生”反映的相关问题,“我所在的位置是卫星路与卫光街交会处,卫星路东西方向车流量很大,在此我注意到,由于卫星路靠近轻轨的辅助车道正在封闭施工……”他的表达方式类似于电台主持人,专业而流畅,非常正式。
房文岭说,之所以能做到这样,原因都在自己的小本子上。他展开几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说之前,我都要写在小本子上,这样,说起来又清晰又流畅。”养成这个习惯,缘于他曾经做过电视台一个栏目的特约记者。
经常坐长线路公交车
一发现线索就打车追
房文岭说:“大学毕业后,我花180元钱买了一个小灵通。为了做职业新闻线人,我特意更换了小灵通的号码,现在的这个号码特别好记。”
房文岭反映的线索中,有相当数量的线索是反映公交问题的,比如站牌不清晰、车上没有报站器、站名错误等,“靠两条腿能走多远啊,我都选择乘坐路线特别长、站点特别多的公交线路,这样,一路上能看到不少事儿。有时候我看见有消防车呼啸着在街上跑,我就赶紧下车,打车追,然后给各家媒体打电话。”
房文岭说,还有人向他提供线索:“如果别人给我提供了线索,有一家媒体关注,我得了50元线索奖,我给他一半。如果有多家媒体关注,我得了几百元线索奖,我给他100元到200元。”
在各报社都有代号
“我是媒体圈红人”
谈起印象最深刻的两次爆料,房文岭说:“有一次我向某电台提供了一小区供水管爆裂的线索,得了500元,那真是太给力了!去年夏天,我途经人民大街和北安路交会处时,遇到一群人围观一辆私家车,后来才知道有人死在车上了。我赶紧给各家媒体打电话,电话费花了不到10元,得到线索费500多元。”
房文岭在各家报社都有代号,比如“房先生”、“荣誉读者”、“83号”(某媒体的83号特约记者)等。房文岭说:“我在媒体圈可是红人了!”
怕被误解“不务正业”
不敢告诉亲友
当然,也有反映的线索石沉大海,或者打车追到事发现场后,发觉并不是线索的第一时间提供人,无法获得新闻线索奖,这种情况也让房文岭非常郁闷。他现在还瞒着父母,说自己在长春有一份正式工作,他说他怕给人留下“不务正业”的印象,包括新结识的女友,他也并未将职业据实相告。房文岭给长春某报社留下了家乡的地址,这样,每月有700多元的线索费都会由报社寄给他的父母。
采访结束前,他主动要求记者写下他的感言:“追求源于梦想,成功源于信念,因为梦想和坚定的信念才有了今天的收获。”
著名线人一看电话号
就知记者是哪个部门的
长春市民张先生也是长春媒体圈的一个著名线人,他告诉记者他是80后,有正当职业,“你就写公司职员吧,因为我从未想过要接受采访。”记者用办公室电话打给张先生,他马上问道:“你们这屋是××新闻部吧?”
张先生做线人已经有三四年了,“我开始时不懂,后来逐渐摸出门道了,一般什么事情能不能上报纸,打电话时我心里就有数,线人始终是我的副业,每月也就几百元的收入,多时会有上千元。”
出租车司机
是提供线索的最大群体
据记者调查,长春市的出租车司机是向媒体提供新闻线索的最大群体。长春雷锋车队的刘队长说:“的哥每天遇到的人和事比较多。我身边的很多司机都曾向媒体爆料,赚个三五十元就当捡到钱了,但没人把这事当主业。”
社会学家:
媒体应善待职业线人
吉林大学经济学专家王连忠告诉记者:“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逐步催生了职业新闻线人的出现,媒体应该善待这些职业线人,从正面积极引导这一群体健康发展。”
记者 朱巾国
微博:sohuzjgvip.t.sohu.com
上一篇:“感动哈尔滨”人物(群体)新闻线索开始征集
下一篇:沪专家聚焦“阿良事件” 律师呼吁保护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