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新闻文化研究

2020-07-12 00:59 点击:

新闻社会化_新闻文化研究

第二节 新闻社会化

新闻文化的社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通过对社会的不断干预而实现目的的。叔本华讲,“新闻是世界史的秒时指针”。的确如此,时针的动一般不易在短时间内很明显地察觉到变化,它需要时间过程,但其结果与后来的历史相当。分针初看不见其动,但细察之,则见其动,这恰恰和立法相同。唯滴滴嗒嗒的秒针转个不停,它恰似每日每时不断变化着的新闻事业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新闻文化是社会化石,是社会生活瞬间的实在记录。新闻是缩小了的社会画面,是社会生活之写真,承载着人的生活样态,我们从中可以观社会生活之变化,察世界潮流之趋势。因此,如果没有社会学的意识,或者说缺乏社会学思想,就不可能把握新闻规律。新闻文化的社会观是通过新闻文化来透视社会、反映社会、干预社会。新闻文化与现实社会恰好是一串交互作用中的一对连体,任何一方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会引起另一方的变化。新闻文化的社会化是通过文化丛、文化圈、社会舆论、价值整合等去实现的。

新闻文化的社会化,是基于新闻文化圈、文化丛、文化域的概念进入到社会中去的。任何文化体系总是由一定时空中的人去创造的,新闻文化也不例外。所谓时序性,就是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和历史性,因为文化总是流动、传播、变化的。就文化的时序内涵来说,不仅在文化量的积淀上,同时也表现在流变过程中。而文化的空间性,则主要是指文化的区域环境、空间传播以及物质文化所占有的空间。如果说时序性主要是一种历史的矢量轨迹,那空间性则是显现这种轨迹的范围意义。

新闻文化集人、信息、传播和社会为一体,事实上,如果我们把新闻文化放到时序系统和空间系统中去考虑的话,就会发现,新闻文化实际上是在一定时间、空间里产生、积累、发展、传播的一种信息文化和人类活动,它记录昨天,描述今天,预测明天。由这种特定文化内容在一定时空中的嗣续,便构成了新闻文化的时空系统。在时间序列上,它有先后,呈一种矢量关系,即有方面、有大小。而在空间序列里,这样一种文化明显呈一种丛、圈状。

一、新闻文化丛

新闻文化有一个丛,所谓“新闻文化丛”,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一组相关联的新闻丛体。一般的新闻丛体都具有区域性、民族性和阶段性的性质。在同一时间,可以有几个新闻丛体同时存在,而处在同一新闻丛中的不同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比如,围绕1991年的海湾战争,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大的新闻丛,所有新闻媒体都置身于这个新闻丛中,但同时又有许多小的文化丛置于其间。再比如,20世纪末的波黑战争、美国的“9·11”事件、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09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等,都构成不同时期的文化丛体。

对一个民族来讲也是这样,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新闻丛。比如,在抗美援朝时期,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运动,这个时期内所有新闻媒体都围绕那个中心去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改革开放的30多年,给新闻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一切围绕“改革、开放”去引导舆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5·12”大地震、2009年的建国60周年等,都是不同时期内文化丛体关注的。因此,可以这样说,新闻丛实际上就是在一段时间之内,人们热议话题的信息集纳。

新闻丛,是新闻文化在特定时空下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信息集纳,制约这种现象的是由无数个互相联系的信息结,而“场”是许多个结的集合。无数个个人的意见、要求,或众多团体的集体影响作用于“场”,在“场”内交互感染、协调。有时我们也把“场”称之为“域”,对“域”来讲,有自然域,也有诱导域等。深刻地分析“丛”条件下的“场”和“域”的功能、作用,有助于我们观察、分析和研究新闻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舆论引导力,并通过对新闻丛在不同区域、层次、阶级和社会中人们的文化特质的研究,为全社会的文化发展提供新的内容。新闻丛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新闻丛的事实基础一般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突发事件,随着和平与发展的深入,环保问题日益严重,极易引发突发性事件,像美国的“9·11”事件以及海啸、地震、飓风等。其二,有的突发事件是人们自己制造的,尤其是网络媒体出现后,社会矛盾的激烈化容易引起网络事件。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形成一个大范围内的共识,而对这种共识的迅速广泛的传播就形成了新闻丛。任何新闻丛的产生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或者说是在一定区域内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倾向。

二、新闻文化圈

新闻文化圈的概念是在新闻丛的基础上外延出来的,无数个类似、相近的新闻丛构成一个更大范围的文化丛圈。

人类总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活,并逐渐形成一种生活圈。而信息文化的交流性、共享性,首先是从生活圈开始的。因此,新闻圈又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交互作用的一个互动场。新闻文化圈同新闻文化丛一样,反映一群人的生活内容、生活法则、社会秩序及价值追求。如果说新闻文化丛提供给人们的只是一些零星的小范围内的内容,那新闻文化圈则是在更大范围内的人们生活方式的集约式反映。新闻文化圈有大小之分,小到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洲……文化圈愈大,其整合的内容就愈多,层次就愈高。今天的世界,如果以制度划分,有社会主义新闻文化圈、资本主义新闻文化圈等;如果以地域划分,则有东欧文化圈、东亚文化圈或欧洲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等;如果以国力分,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等。了解了文化丛、文化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从地缘等方面来审视新闻文化。()

诚然,仅从时序上谈新闻文化丛、新闻文化圈是不够的,必须把它放到大社会系统中去进行考察,去进一步剖析它的社会功能、文化本质及内在规律。

社会组织不能离开人的存在,人们的生活也不能离开信息、文化与交流。马克思说:“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特征的社会。”(8)马克思又指出:“已经产生的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9)

一般来讲,社会系统是指人所生活的社会群体的诸多内容,其中有参与、交换、交流,它包含着所有赖以存在的社会群体、家庭、家族、种族、民族、阶级、阶层等……在社会系统中,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都被制约在一定的文化系统、行为规范中。文化体系是一个活跃的社会网络,它不仅指导和控制人们的心理、情绪,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提供新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以此来规范指导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新闻文化的社会系统体现了一种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体现了人、文化、信息、社会四位一体的特征。人与社会构成“社会角色”,人与文化构成“人格信息”,社会与文化构成“社会规范”,四者合起来,就构成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全部内容。新闻能使社会中无数个分散的因子迅速凝结起来,促使潜在的社会现象明朗化,并形成舆论,成为共识。这样一种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形成,除了新闻文化,其他概莫能及。这也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说的,“交流能把知识、组织、力量结合到一起,而且像一根无形的线,通过人们为改善生活而进行不懈的斗争,把人类最古老的历史和理想结合起来”,“它可以帮助人类摆脱贫困、压迫和恐惧,把整个人类联合到一起,组成一个整体,互相支持,增进了解”。因此,任何文化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而社会化的人如果离开交流,就不可能参与文化的共享与整合,更谈不上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中,社会结构是整个人类文化进步的航船(载体),是所有人类文明的集结,而人恰恰是生活在这个航船上的最活跃的社会公民。当然,他们中有乘客,有舵手和船员,同舟共济,由此岸驶向彼岸。离开人的集体智慧,谈不上船的顺利航行。历史不止一次地证明,正是由于人既具备了社会的属性,又具备了文化和交流的才能,才使人开始了真正的文明历史,开创了由此岸到彼岸的人类文明的宏大事业。

新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是通过媒体传播完成的。

新闻文化传播反映了一种信息的矢量关系,它是一个流动的通道,传统的矢量传播一般是单向的。近年来,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出现,使得这种矢量关系成一种双向互动性。

新闻文化传播具有中介性、平台性的功能。

新闻文化传播有共享性、流动性、增值性的特点。

新闻文化是一种信息传播,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有明确价值诉求的社会行为,是人类生存样态的文化积淀。一般的交往有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角色交往与非角色交往、纵向交往与横向交往,新闻文化是任何其他交往所无法替代的全方位交往。

上一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

下一篇:新闻分析:社会事件叠加疫情,香港世界级主题公园濒临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