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饭
家就在前方
在火车上吃泡面
跟母亲一起洗菜
挖白萝卜
《北方新报》发起的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已经开展了11年,今年活动的其中一项是送农民工许志全回四川老家。从17岁离家外出打工,每年春节,许志全都要长途跋涉回家,这也是他一年中唯一一次能与家人短暂团聚。今年,许志全的工资还没有拿上,回家的心情却很迫切。于是,本报记者给他购买了回家的车票和年货,陪伴他一起回家。1500多公里的回家路耗时40多个小时,从火车倒班车再拼车,最后一段3公里的乡间土路是步行。一路艰辛曲折,又温暖无比。
艰辛旅程
这些天,是许志全家所在小镇最繁忙的时候。春节前后的一个月,镇上通往各个村的路会堵得水泄不通,甚至需要交警和城管出动,昼夜不停地疏导车辆。绝大多数在外打工的青壮年人会和许志全一样,选择在这个时候回家,因为这是他们一年中唯一一次与家人相聚的时刻。
1月28日,记者跟随许志全踏上了回家路。从高德地图上看,呼和浩特火车站到他的家乡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紫云山村直线距离1500多公里。演变成行动,则需要坐20个小时的火车,再从达州坐班车到马鞍镇,在马鞍镇住宿一晚后拼车到离村子最近的路口,步行3公里的土路,总共需要40个小时。
记者与许志全在火车站汇合时,看到他换上了一身干净利索的衣服,皮鞋也很仔细地打了油,肩上背着一个很大的帆布背包,里面装着给自己父母和岳父岳母买的年货。临行前,记者曾建议他给家里的老人买些礼盒的补品,许志全却说那些东西农村人用不上,父母会责怪他乱花钱的。最后,他买了一些牛肉。
由于有记者的支持,这次回家许志全坐的是卧铺,这对他来说算得上小小的奢侈。以往,许志全回家买不上硬座,站20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儿。许志全准备好了火车上的三餐:泡面、面包及一些水果。乘火车长途跋涉,他已经有了经验。
许志全17岁离家打工,最初跟着老乡去了北京,在建筑工地干活,10多年间辗转过多地。4年前,许志全跟着包工头来到呼和浩特市,一直在回民区浩鑫机电商业广场项目工作。10多年的工地历练,他从一名搬砖小工变成了略有技术的放线工,从此不用在烈日酷暑的户外工作,这让他很是知足。
每年的工钱都要临近年底时,由劳务公司和开发商几经磨合协商后才能拿到手。今年临走前,许志全还没有拿到工钱,他本来想多等几天,可是听说父亲身体不适,外甥女又要在2月初结婚,他决定不等了,马上回家。记者将许志全的情况反映给回民区劳动监察大队,他们表示会重点关注、积极协调。这样,许志全才安心回家。
20个小时的旅途,火车穿过秦岭山脉无数个山洞,终于到达了四川北部的达州站。从达州下车,记者与许志全又坐了3个多小时的班车,到达马鞍镇。
小镇中转
马鞍镇是个典型的川西小镇,以农耕为主,人口较多,是朱德的故乡。这几年小镇大力发展旅游业,全年都在大兴土木,因此街道看起来灰头土脸。
许志全的儿子和岳父岳母在马鞍镇生活。许志全告诉记者,他的儿子从3岁起一直由姥姥姥爷带着,在镇上上学,如今已经上了高二。妻子则在上海一家工厂打工,年底才能回来。一家三口生活在三个地方,确实无奈。
到马鞍镇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当晚,记者住在小镇的宾馆,许志全则回到岳父岳母家住。第二天早晨,许志全告诉记者,晚上他的儿子见到了他,特别高兴,虽然孩子个子比他还高出半头,可还是撒娇要让他抱一抱。早晨,他的儿子还给他煮了一碗面,味道很好。
1月30日上午,许志全拼了一个车,回村里看望父母。川北丘陵地区的公路弯曲盘旋,熟悉山路的司机车速并不慢,归心似箭的乘客们忐忑又急切。这段山间公路展示的是一派农村生活景象——路边能看到杀猪、熏制腊肉、晒太阳打牌的老人们、卖各种年货和小食品的商贩。村落,则是在高低起伏的丘陵中,朝着各个方向,依山而建。
许志全告诉记者,像他这样外出打工的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攒几年的钱,回村里盖个小二楼,楼盖得越气派,才越有面子。所以,近几年村里的房子从两层变成了三层,从3间变成了5间。其实,这些房子多数时候是没有人住的,只有过年的时候主人才会回来住上个把月。
在一个公路的转弯处,许志全和记者下车了,剩下的土路需要步行。快11点钟时,终于到了许志全的父母家,正面3间茅屋,侧面是厨房和仓房,房前是一块块面积不大的农田。虽然是隆冬季节,菜地里还是绿油油的。院子里,母鸡和小狗悠闲地溜达着。
听说许志全要回来,许志全的姨妈一家人和表弟、表妹、侄儿侄女们全都来了。老母亲则是从早晨开始一直在厨房忙碌。刚到家,许志全放下行李,从水缸里舀了半瓢凉水喝,之后换上黄胶鞋,扛上锄头,跟着父亲去农田里挖白萝卜。
午饭是四道菜——青椒炒肉、白萝卜炖排骨、蒜苗炒腊肉、炒粉条。另外,还有一道腌豇豆角。许志全的父母告诉记者,咸菜腌豇豆角,他们这里叫下饭菜,腌上一缸放一整年都能吃。平时孩子们不在,他们老两口的生活也很简单,每顿饭有白粥和一碟下饭菜就行了。
在算不上敞亮的堂屋里,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着团圆饭。看得出,一家人都很开心。其实,一路上,许志全一直小心翼翼的,话也不多,回到自己家里,他才呈现出很放松的状态,一直招呼着亲戚们吃饭,还给记者讲述了很多家乡的风土人情。
饭后,许志全把记者送回镇上。路上,许志全说,他17岁离开家到现在步入中年,身上的担子一直挺重,他和妻子家里的4位老人都没有收入,身体也都不是很好。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靠他和妻子在外打工支撑。
两天半的行程就这样紧凑忙碌地结束了。记者在马鞍镇搭乘大巴车到了成都,乘飞机回到呼和浩特。路上,记者发了个朋友圈,晒了几张路上的照片,获得100多个赞和留言。对于记者生活圈里的人们而言,许志全是他们常见的农民工的影子,多,但是陌生。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他们辛勤地劳作,节俭生活,沉默无闻。一条连接打工地到家乡的回家路,才展示出他们真实柔软的情感。这一路,最打动记者的,是许志全在生活的重压下所表现出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努力。
上一篇:摄像头直播用户“日常”被指侵犯隐私
下一篇:海陵岛特大桥完成架梁逾千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