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脱贫路上贵州女性显力量

2017-10-25 21:30 点击:

女性是家庭稳定的基因,在脱贫攻坚的这场战役中,贵州女性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力量。

“我的机遇从养鸡开始。”在这个鸡年的春天里,贵州省长顺县养殖能手黄茹秀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带上更多的姐妹从养鸡中获得更多脱贫致富机遇。

十年间,黄茹秀从一个普通农民创业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养鸡女能人,成为长顺县的绿壳蛋鸡养殖大户。

在黄茹秀“传、带、帮”下,长顺县鼓扬镇留守妇女们成立了集蛋鸡养殖、选育扩繁、农产品销售、加工、储藏于一体的长顺县鼓扬联富绿壳蛋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出合作社与贫困农户利益链接机制,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子商务+实体销售店”运作产业发展模式,帮助留守妇女及贫困家庭得到增收。

黄茹秀一手创办的金凤关送智养殖场,也发展成为占地200亩、种鸡群1万羽、年孵化鸡苗20万羽的规模养殖场。

脱贫路上贵州女性显力量

山地高效农业成为贵州农村女性脱贫致富的门路。 长宣 摄

长顺县摆所镇热水村是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九成以上村民都是布依族。这里因为山多土少,土地贫瘠,是出了名的穷山沟,“有女不嫁热水村”成为当时村民们生活的无奈。如今,这里家家户户种上了紫王葡萄,养上了绿壳蛋鸡,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沟”,成为“长顺四宝”重要的产业基地。

说起热水村的巨变,不得不提到热水村的“女汉子”村支书王真兰,正是她的返乡创业,改变了热水村。2011年,长顺县重点打造绿壳鸡蛋、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优质核桃为主的“长顺四宝”。看到这个机会,王真兰带领和动员村民们将1万多亩种不出庄稼的穷山坡和荒山坡种上了葡萄。

在王真兰的带动下,紫王葡萄产业在热水村扎下了根,村民从原来的粮农变成了果农,如今的种植规模已发展到3万亩20公里长廊的环线。每年热水村3万亩葡萄丰收时节,“葡萄沟”里旅游观光车、休闲自驾车络绎不绝,成为了长顺“春赏杜鹃,夏观潮井,秋摘鲜果,冬品银杏”四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们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如今,很多村民都买了车,盖起了新楼。

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寨沙侗寨,侗家驿站的女主人杨元菊热情地向游客介绍自己的农家乐。2012年,杨元菊通过贷款修新房,办起农家乐,如今的年收入可以达到二三十万,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杨元菊同在寨沙侗寨的李红智开了一家名为“月上人家”的客栈。作为一名土家族姑娘,李红智颇具经营头脑,成了村里能人。

为摆脱贫困,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三洞社区杨柳村板干组水族妇女韦应丽结合自己热爱且擅长水族马尾绣刺绣这一技能,在县妇联的关心支持下,她参加各类马尾绣培训班学习,在传统的手法上发展创新,绣出了很多深受大家赞赏的马尾绣精品。几年间,她通过马尾绣刺绣有了收入,在镇上买了地基建成两楼一底的新房,率先脱贫致富,成了村里最早有房有车一族。

韦应丽于2011年7月牵头成立杨柳村马尾绣协会,在县妇联关心支持下,向省、州申报“锦绣计划”马尾绣培训,每年在协会举办马尾绣培训班,培训人数1000人以上。在她带动下,杨柳村常年从事马尾绣制作销售的妇女50多人,每人每年销售收入达10000元以上。指尖致富,让韦应丽越来越觉得脱贫攻坚有抓手。

贵州把女性作为稳定农村发展的主力军扶持。

贵州全省从事特色手工产业的妇女50万人,年产值达50亿元;结对帮扶,让妇女脱贫有依靠,成立“省巾帼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为全省农村贫困妇女和巾帼示范农业基地免费提供培训,举办“关爱女性·暖心工程”青年女性职业飞翔计划大型公益讲座,助力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建强品牌,让妇女脱贫有路子,培训家政人员3000余人次,建成覆盖贵州9个市州的“黔灵女”家政品牌店50余家,带动3.5万名妇女就业;金融扶持,妇女脱贫有保障,发放妇女小贷16.6亿多元,带动3万余名妇女创业。

2017年,贵州计划再减贫100万人以上。贵州全省拥有近2000万女性人口,其中农村妇女人口占65%左右。在农村,妇女的贫困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她们既是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也是扶贫开发的主要力量。

“扶贫攻坚工作,女性可以顶起半边天。”贵州省妇联主席杨玲认为,女性脱贫致富,贵州农村脱贫就将取得基础性的胜利。(完)

脱贫路上贵州女性显力量

上一篇:十九大闭幕会有何看点?

下一篇:全县首个社会组织联合工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