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昨晚7点40分,央视综合频道《焦点访谈》播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故事》,节目镜头聚焦吉利汽车和南通中远海运川崎两家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故事,以新闻视角揭秘南通船企从劳动力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低端制造行业逐步转型,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延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人才、技术和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镜头中,停靠在焦点访谈记者身边的,是不久前完成试航的两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该船型在我国是首制,像这种规模的集装箱船,目前只有中国和韩国能够建造。船从船头到船尾的长度为40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船的甲板面积超过4个足球场的大小,能装19273个集装箱。该船交付以后,将要跑欧洲班线,单次运载量相当于230多列中欧班列。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英文简称Nacks,是中远海运集团与日本川崎重工,在1995年年底合资兴建的一家造船企业,中日双方各占50%的股份。2006年至今,他们建造的船型,都是川崎重工没有建造过的。至今,有9个船型为国内首制,一个船型全球首制,填补了中国造船史上的多个空白,实现连续17年盈利,企业的造船生产效率、钢材一次利用率、船舶油耗等指标都大幅领先国内同行,达到了日本、韩国一流企业的水平。
钢板是造船的主要材料,一艘2万箱的集装箱船,大概需要13000多块钢板。《焦点访谈》记者解密,在他们的钢板堆场,记者看到,每块钢板的材质、尺寸竟然都不相同。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制造本部工场部副部长李勇告诉记者,在设计阶段,企业就开始定制化,每一张钢板用于哪一个分段,在设计阶段就已经把它确定下来了。13000多块钢板,组装成100多个大分段,在船坞内,像搭积木一样拼装起来。企业做到不用修割,直接焊接,业内把它称作无余量造船。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制造本部副本部长许迎春说:“从20年之前,就开始进行无余量造船的尝试。把所有钢板的收缩量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自己的一个大数据库。设计时,利用大数据库,把数据加放到每块钢板上去,这样加工完成以后,就真正是需要的这个尺寸,做到零对零的对接。”
造船业拼的是成本,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在20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自己的精益造船模式,该模式贯穿在船舶建造的各个环节。在企业车间,每个班组每个月都会有人对生产线上的工人进行拍摄,然后大家会在一起讨论。他们把员工在半个小时之内的作业过程,按秒计算,分解成177个动作,对这些动作逐一分析,通过每个月的“凝神观察”,员工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造船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2012年,南通中远海运川崎确定将智能造船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现在,他们的部分车间已经实现了智能制造。这些自动化设备未必是最先进的,但是它们却是按照企业的工艺流程、产品要求、生产节奏量身定制的。这里面是研发人员20多年积累的数据和工程经验。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技术本部生产设计部副部长林品一说:“以我们车间一个小组焊接机器人为例,焊接数据参数和动作指令,都已经涵盖在这个数据库里面。这个数据传送到生产部门以后,生产部门在实际的机械臂动作过程中,会和我们现在目前虚拟的动作严丝吻合。我们精益设计的思路,可以完全传达给制造部门。”
智能制造,正在为南通中远川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走出去、引进来,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正在全球化舞台上,书写着转型升级的故事。 记者彭军君
上一篇:《焦点访谈》农机补贴有点“繁”
下一篇:南通又上央视了!昨晚,《焦点访谈》讲述了这家通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