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网线,连接城乡,对接产销——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农村电商,为广阔乡村架设了便捷的交易渠道,也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启了新的致富门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这是继2014年“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之后,相关要求连续第七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之中。
经过8年持续奋斗,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电商作用显著。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7.8%,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884.1亿元、同比增长34.3%。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本报记者走进3个已脱贫摘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走近几位农村电商从业者——他们通过电商改变命运,依靠电商脱贫增收,进而带动更多的乡亲走上致富路。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和随之而来的乡村变迁。
河南光山县农民杨长太——
“脸上皱纹,现在是笑出来的”
本报记者 马跃峰
一袋袋生态大米封装完毕,河南省光山县东岳村农民杨长太转过身,手里多了一叠溯源二维码。他小心翼翼地一一贴上,扫码弹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上面显示:3月3日,机械整地;5月18日,施有机肥,肥料为发酵菜籽饼肥;5月23日,浇灌……
“电商销售,买家最看重质量。这些生态大米不管卖到哪儿,它们‘一辈子’经历了啥,有图有文,清清楚楚。”杨长太摸着米袋自信地说。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考察时强调,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当时,我作为脱贫群众代表,聆听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加坚定了发展电商增收致富的决心。”杨长太说,今年,他把生态大米、“稻虾米”、蜂蜜、菜籽油等特色农副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截至11月底销售额已近500万元,其中电商销售占六成。
12月10日,杨长太的“四方景”家庭农场又迎来一场网上直播。在产品展示厅,杨长太一一推介糍粑、咸麻鸭蛋、甜米酒等“光山十宝”农副产品,“正逢销售旺季,再冲一把销量!”
今年,杨长太直播10多场。最火的一次,当日接了1.7万多单,农场十几个人验货、发货,忙了一个多星期。
小小直播间,背后承载着乡亲们的致富希望。60多岁的东岳村村民管胜基常年养鸡,但规模一直不大,只有200多只。眼见“四方景”家庭农场销售红火,他把自家鸡蛋送来,很快便被抢购一空。欣喜之余,他借了几万元,将养殖规模扩大到2500只,去年通过杨长太帮忙又卖出400多只鸡、5000多斤鸡蛋,净赚3万多元。
今年初,管胜基再投入10万元,养殖规模达到5000多只。不承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鸡蛋积压了1000多斤。又是杨长太帮忙,线上线下联合销售,为管胜基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杨长太通过电商帮助周边群众售出1.3万多斤蜂蜜、7万多枚鸡蛋,“销售比去年还旺。”
“以前,脸上皱纹是愁出来的,现在触网生金,是笑出来的。”杨长太笑着说。
如今已是致富带头人的杨长太,6年前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是他最艰难的时期:外出务工遭遇车祸,后又投资失败欠下债。2015年,在村干部帮扶下,杨长太种植苗木成功脱贫。当年8月,他创办家庭农场,种植生态大米、“稻虾米”、油菜花,生产优质蜂蜜、菜籽油等。
种养规模大了,杨长太操心如何进一步打开市场。听说光山县定期举办培训班,免费传授电商技能,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原以为没几个人听课,到了培训点才发现教室里满满当当,连过道都站上了人。”一堂课下来,他决定做电商。
杨长太一边自学,一边让弟媳参加培训,又拉来大学毕业的侄子、侄媳,共同开拓销路:2018年,牵手云书网,网上销售30多万元;2019年,开辟邮乐购、消费扶贫平台等多个渠道,生意越做越大。
更让杨长太信心倍增的是,从物流配送到培训、展销,光山已形成服务电商的生态体系。
光山县副县长邱学明说,县电商产业园已吸引入驻企业500多家,311个村设立了电商服务点,近4万人次参加各类电商培训,开设网店2.6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今年,为降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光山县开发了“易采光山”综合电商平台,上线70多种农副产品,开展600多场直播带货活动,为3万多户农民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全县农产品线上销售收入达3000多万元。
电商竞争日趋激烈,这两年,杨长太设法做优品种、品质,推广“四景方庭”品牌。
眼下,杨长太流转经营1800亩地,种的最多的是“稻虾米”。“田里一边种稻,一边养小龙虾,不打农药不施肥。”他建立生产基地,制定生产标准,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引入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从播种到加工全程把控产品质量。普通大米每斤2.2元,“稻虾米”每斤5元,加上养殖小龙虾每亩产值2000元,每亩地年综合收入能达到4500元至5000元。
见杨长太赚到钱,村民管福基也学着种“稻虾米”。第一年收获,他拿到市场上卖,发现“没有品牌没人认品质,辛辛苦苦种的‘稻虾米’跟普通米一个价”。
“我们帮你卖,但必须检测质量。”杨长太开出条件。“没问题!”管福基一口允诺。
质量过关,管福基的4万斤“稻虾米”,杨长太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格收购。一算账,管福基每亩多赚250元。
东岳村村民纷纷效仿,目前“稻虾米”种植面积超过600亩。
上一篇:这些瞬间 留在心间
下一篇: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