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适合高山花卉种植的生态优势,将花卉苗木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带动农户增收农业增效
花开屏南,探索“美丽经济”
台海网10月1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秋日的屏南,花香四溢。近日,记者驱车前往屏南的多家花卉企业采访,只见花潮涌动、生机盎然,处处跳动着“美丽经济”的动人音符。
多点开花 种植面积达上万亩
“去年种了2亩,收益不错,今年我又多种了1亩。”在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多肉种植大棚里,种植户张久德正在翻土、养护多肉种苗。
去年5月,张久德利用自家荒废的农地建起两亩大棚,由闽卉(福建)园艺有限公司提供种苗与技术。经过一年的辛勤培育,今年他家创收6万多元。
闽卉(福建)园艺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多肉植物组培、种苗驯化种植、种苗进出口、绿化苗木、科技研发、电子商务及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型花卉电商企业。目前,这家公司研发并投入生产多肉品种430余种,产组培苗1200万株,成品苗400万株,年产值3000多万元。
走进该公司的多肉大棚,记者见到,女工们正忙着晾苗、装瓶、分拣、打包多肉植物。而在处于另一处的产品展示大棚里,“网红”主播正在直播销售产品……
为了带动农户增收致富,闽卉公司先后在屏城乡后龙村、岭下乡岭下村、双溪镇樟岭村建立了20亩示范基地,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一同发展花卉产业。
“屏南生态优势得天独厚,非常适合高山花卉种植。”屏南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旭东说,屏南县把发展高山花卉产业作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一乡一特色”,致力规划引领、招商引资、龙头带动,培育成功多肉植物、兰花、菊花、月季、四季杜鹃、百合等10多个花卉新品种,成为全省重要的花卉生产、研发中心之一。
经过多年发展,屏南的花卉苗木产业从无到有,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屏南常年从事花卉苗木生产经营企业有38家,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9723亩,年产值1.5亿元。
绘就“蓝图” 瞄准五大发展方向
为推动花卉产业发展,屏南扩大招商引资,加大花卉产业投入,主动淘汰高能耗产业,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变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根据规划,屏南计划建成“一个市场、两个中心、三条产业带,四大功能区”的发展格局。争取到2020年,全县花卉种植面积将达到1.5万亩,总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逐步迈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同时,加快推进花卉苗木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休闲娱乐、康养、花卉文艺展示等深度融合,激发产业融合活力。
在强力招商引资下,龙漈花海旅游观光园、路下菊花产业园、多肉植物生产基地及塘后高山花卉观光园、双溪现代牡丹园、长桥镇半圳村向日葵基地、岭下百亩荷花观光园等一批花卉项目纷纷落地屏南,有力推动屏南花卉产业的发展。
目前,屏南已布局规划花卉苗木产业的五大发展方向。比如,花卉种苗产业,主要以生产培育多肉植物(闽卉)品牌为龙头,带动全县周边乡镇农民发展;鲜切花产业,则以文心兰和秋本菊(黄、白)切花为主,力争年产鲜切花亿枝,今年实现闽东花卉出口零的突破;盆栽花卉产业,则以国兰与杂交兰、月季、杜鹃盆景和球根花卉的水仙花、晚香玉、鸢尾等品种为主;花卉深加工业,则以玫瑰(保加利亚)精油和玫瑰露及菊花精油生产为主;花卉美食及旅游业,则以玫瑰糕、菊花饼、菊花酒、药膳美食等及旅游观光为主。
走访不少传统古村落,记者发现,这里的花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效应显现。在龙潭村、四坪村等地,一款款造型精美的多肉盆景或摆设在门前、厅堂,或放置在村道巷弄,无不让当地民宿、咖啡店、茶屋、花店顿然生辉,吸引游客争先观赏拍照。
延伸产业链 拓宽百姓增收渠道
在家门口种植花卉苗木,农户不用出外打工照样能致富。
在屏南棠口镇的白水洋兰花基地,数名农家妇女正忙着挑花、整理、包装……
“我们正在规划新建一处基地,引导更多的农户加入,在家门口打工就能赚钱。”白水洋兰花基地负责人雷秋兰说,基地已带动当地及周边500多户农户发展特色花卉种植产业。
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让当地村民享受到“美丽经济”的红利。
“这笔钱来得真及时,种菜不用愁资金了,还能支付些药费,减轻了不少负担。”屏南棠口镇贵溪村郑贵生感激涕零地说。
郑贵生是贵溪村典型的病灾致贫户,因父母、妻子体弱多病,得花费大量时间照顾,一家仅靠几亩地种菜糊口。当地政府帮助郑贵生争取到信用社5万元优惠贴息贷款,并协助他将贷款投入兰花基地,公司按季付给利息,解决了部分医疗费和种菜的本钱。
借力花卉苗木产业,屏南着力推动观光农业发展。目前,共建成乡村生态景观林100多个,高速公路景观通道工程2个。以樱花景观林和荷花为主的农业产业园成为当地居民最喜爱的休闲场所之一。
当前,屏南正着力挖掘花卉文化内涵,开发花卉苗木文化创意产品,提供花卉礼仪、花艺表演、花艺工程、花海观光、花卉婚纱摄影等多种服务,引导花卉消费,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县域特色,集聚更多资源,加大招商引资,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力争通过3~5年努力,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2万亩、总产值达5亿元以上,致力打造闽东花卉强县。”宁德市副市长、屏南县委书记吴允明表示。
(记者 李向娟 通讯员 甘叶斌 张尚瑶 陈孝眷)
标签:
相关新闻
龙岩上杭湖洋镇上罗村改荒地为体验式花园,引入自然教育理念,村民成为“乡土导师”,走出了“一个品牌带动一个村”的振兴之路 一座花园改变一个村庄 台海网10月15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14日,走进龙岩市上杭湖洋镇上罗村,村道两旁的百日菊正开得热闹,小山坡上一块“心田自然体验基地”的牌子赫然在目。 “这是返乡创业青年梁舒打造的体验式花园。国庆长假期间,平...
台海网10月1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10日至11日,福建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助推民族乡村脱贫攻坚与振兴发展现场观摩交流会在福安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300余人相聚一堂,共谋少数民族乡村振兴大业。 福安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11.3%,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近年来,该市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围绕打造一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突出产业引领、基础先行、...
台海网10月1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近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贤金到省委组织部挂钩联系点寿宁县调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精神,大力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优良作风,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调研期间,杨贤金一行到乡村、农户和企业,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并主持召开寿宁县脱贫攻...
台海网10月13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说到屏南县,可能有些人会比较陌生 它位于闽东宁德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具有明显的高山气候特点。 屏南还有 “红旗不倒县”、“鸳鸯之乡”、“夏香菇之乡”、“油柰之乡”,福建省“水电之乡”之誉。 它还是我们海沧区的对口帮扶地区“今日海沧”曾报道过东孚民营企业家商会精准扶贫屏南甘棠乡彩虹村吴成嬉一家,不...
台海网10月13日讯 据福州新闻网报道 12日上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工作站动工仪式在闽清县梅溪镇樟洋村举行。当地古厝宝英厝将被改造成为清华大学赴闽清开展乡村振兴服务与实践的工作站,初步计划于明年初建成投用。 这两年,“人气越来越旺”是樟洋村居民对于这座沉寂已久的古厝的新印象。每逢寒暑假,都有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团队的成员来当地调...
上一篇:方硕:记住这次世界杯的疼痛
下一篇:宣城:金融服务“雨润”春耕备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