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顾成琪 吴帅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超 )近年来,运动品牌摇号限量出售球鞋的营销方式,不断刺激着“炒鞋”市场,很多年轻人卷入其中。如今“炒鞋”已具备期货与股票性质,由于此类交易建立在私人信任之上,炒鞋具有极大风险。
日前,江苏丹徒警方接到报案,一名自称“殷十亿”的男子明知无充足货源,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发布虚假信息,虚构经营能力,让顾客全款购买“期鞋”,实施诈骗。截至10月11日,涉案金额已达600万元,警方表示,案件尚在侦破阶段,涉案金额与受害人数仍在增加。
今年8月,9名20岁左右年轻人来到丹徒的一个派出所报案,声称在网上购买“期鞋”时遭遇诈骗。据了解,几人均在今年不同时段从“殷十亿”手中购买了期鞋,到约定日期后,22岁的殷强(化名)既没有交货也不愿退款,后来“失联”。据警方统计,单人涉案金额从两三万到一百余万不等。
这群年轻人中的大多数正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炒鞋客”。据办案民警介绍,目前炒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买鞋囤货,等价格高了再卖出;二是炒“期鞋”,在卖家表示有货源情况下,买家提前付全款买鞋,两到三个月之后交货,到期后如果无货可交,就要按照相应交易平台显示的“市价”,赔偿90%。在此期间,若鞋价上涨,买家就可从中获利。此案全部与“期鞋”有关。
据了解,这些受害人中,买家孟斌(化名)共从殷强手中购买了100多万的期鞋,殷强曾“赔付”过部分款项,目前仍有80多万元没有归还。
办案民警介绍,孟斌在“鞋圈”是个小有名气的“群主”,管理着一个千人以上的奢侈品拍卖微信群。“殷十亿”加群后,在群内拍卖了几件东西,与孟斌取得了联系。随后,殷强又通过孟斌购买了几十万元的奢侈品,孟斌很快相信了殷强的“实力”。
后来孟斌发现购买“期鞋”有利可图,便开始向殷强购买“期鞋”,当时第一笔订单到期后没货,殷强按照约定退钱,孟斌觉得其可靠,就又买了两批“期鞋”,三笔订单总额超100万元。但这一次,孟斌没有等来约定鞋或者退款。
2018年底,殷强开始在“鞋圈”活跃,一开始卖的是现货,后来看到别人都卖“期鞋”,发觉能赚钱,便开始卖。
为显示“实力”,殷强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发布一些限量或是最新发售鞋子清单,表示自己有货源,出售价格也稍低于现价,同时发布一系列炫富视频增强“说服力”,一下吸引了许多顾客全款买鞋。
今年3月,三五万元的本金为他带来几百万订单。殷强膨胀了,他不断购买奢侈品,出入酒吧挥霍,并在朋友圈进一步包装自已。
办案民警透露,殷强长期租用两三辆豪车,劳斯莱斯一个月租金12万元到15万元、法拉利6万元到8万元,仅租车这一项,就花费了100多万元。同时他在网上花钱找人制作虚假存款截图、视频,显示自己有1亿元以上存款,并经常出入酒吧、夜店,每次消费至少万元左右。
今年3月起,鞋价一直上涨,一双5000元左右的鞋,三四个月时间价格能翻到15000元左右。
这意味着,作为“期鞋”卖家的殷强一直亏损。一直以来,殷某没有稳定货源,买卖前期为了打响口碑,便在网上找鞋圈有货源的人收,后期已经没有能力收了,也成为他实施诈骗的开始。
最后为了维护信誉,维持泡沫不破,继续有人找他订鞋,殷强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把现在客户给的钱少部分赔给之前客户,继续挥霍剩下的钱,经营他的“生意”。今年8月,他发展客户的钱已远远赔不了之前客户的钱了。
办案民警表示,殷强没有供货能力却在网上大肆宣传,最终造成损失很大且没有能力赔偿,并且在明知没有钱赔付的情况下,继续发布“期鞋”信息吸引卖家,行为已涉嫌诈骗。
目前,殷强已被公安部门刑拘。受害者微信维权群中现有40余人,该案仍在进一步核查中,警方下一步将查询殷某的账户流水,核对时间线。
警方表示,“期鞋”的本质就是期货,赌涨赌跌,买鞋的和卖鞋的都有博弈心理。但由于交易建立在私人信任关系之上,没有交易保障,“期鞋容易出事”已成了鞋圈默认的事情,许多人在卖家无力赔偿之后都选择了“自认倒霉”。炒鞋是典型的击鼓传花,价格肯定虚高,炒来的鞋很少有人会穿。
警方呼吁年轻人理性消费,鞋子的发行数量掌握在商家手里,都是炒作起来的,当下说是限量,过段时间开放销售,鞋子肯定跌价,最后受伤的还是炒鞋的人。(国内时事部编辑)
上一篇:当前无一家P2P平台完全合规!第一批取缔名单
下一篇: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公职律师与公司律师研究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