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共和新闻网

2019-08-06 20:00 点击:

共和新闻网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开心地学习。本报记者 罗珺 宋明慧 摄)

    这里是地处黄河岸畔的合乐之地,也是深居草原深处的美丽村庄,从昔日的搬迁安置村到如今幸福满溢的高原美丽乡村,一代又一代挚爱这方热土的人们,与时俱进逐浪前行,用勤劳和智慧一点点丈量着幸福的含义。

    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铁盖乡上合乐寺村,触摸这里的幸福是一个焕发着生机的春日清晨,那一日,阳光洒满家家户户敞亮的现代化民居,照耀在干净整洁乡村巷道的角角落落,温暖着其乐融融的美丽村庄,也暖融着村民们溢满幸福的脸庞。

    翻开上合乐寺村的发展史,这个龙羊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村,仅有着几十年发展时长。当年村民积极响应国家发展之需,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着的村庄,举家开始向如今的上合乐寺村搬迁。

    曾经的共和县曲沟乡合乐寺村的一部分村民在搬迁至此后组成了如今的上合乐寺村,在如今有着271户895人的村落里,汉、藏、土、蒙古等各族群众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安居乐业。

    回首当年,上合乐寺村人还清晰地记得当时赶着马车和牛车举家搬迁的景象,也不会忘记从一个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的富庶之地到万事都要从零开始的地方,新打庄廓、开垦耕地、建设家园,他们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或许正因如此他们也倍加珍惜这份不易,各民族团结一心,让这个后起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高原美丽乡村。

    年过七旬的冷本才果是当时移民搬迁“大军”中的一员,从当年的力壮小伙到如今儿孙绕膝,他对如今的生活很是满足也很珍惜,属于他的幸福不仅是说出的每一句话,还流淌在上扬的嘴角和历经岁月的皱纹中。他说:“现在我们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是国家对我们好,是村两委班子把我们关心的好,也是全村村民团结一心建设的好。”

    丈量幸福,从改善居住条件入手

    丈量幸福,首先应当是去改善大家的生活质量,推进乡村建设,首先从改善整村形象入手,改善住房条件,上合乐寺村又是如何干,村党支部书记项秀深有感触地说起了村庄的变化。

    “我们的村子先后经历了两次巨变,第一次是当年搬迁的时候,这里从荒山变成了村庄,第二次虽是村庄变村庄,但这是一次从土木到砖木结构新居的变迁,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各种项目家家户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在项秀的印象中,村庄初具规模已经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放眼整个村子都是土夯墙和土木房屋。依土而居的生活从2008年开始有了改善,当时得益于一项民政项目,村里的3户贫困户得到了项目扶持,先建起了新房。

    时间的指针再拨到2009年,也是得益于国家项目的“春风”,上合乐寺村的20户人家里开始建起了砖木结构的房子,这是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的一次转折,是全村新建现代化民居的起点,新建起的集聚现代化气息的砖木大房成为了其他村民借鉴的“样本”。

    走进村民周加家,院子里一座坐北朝南的砖瓦房和一处老土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新房内摆放的一件件新式家具、家用电器,现代化气息无不充斥角角落落,滋润着他们的幸福生活。周加说:“以前房子窗台小,里面黑,通过党的好政策,现在我住上了这么宽敞的房子,心里很舒坦。”

    项秀介绍,大力度推进村庄建设应当是2014年,也是得益于当初的整村推进项目,因当时每户要自筹七八万元钱,所以项目推进有些难度。但是村两委班子主动作为,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作动员,苦口婆心劝导下,村民终于为乡村建设做出了“妥协”,当年3月项目实施,房子全部被推倒后进入建设阶段,10月份开始,一栋栋新居拔地而起。就在当时,村两委班子成员不仅受过别人的冷眼,也被很多老人“数落”。

    如今行走在村子里,村民们也不会抱怨当初村两委班子的做法了,反倒对他们尽是感激,村广场上的老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说:“现在我们住的房子好得很哩,生活也好得很哩。”话语间是对美好生活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憧憬。

    到2015年,在立足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围绕“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建设目标,上合乐寺村开始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以老村庄就地改造为主,突出民俗文化,打造以种植、养殖、休闲、观光为特色的小村庄。项秀告诉记者,他们通过整合各类资金2300余万元,改造及新建了村干道、村级综合办公室、文化活动广场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同时为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合乐寺村、社、户签订了“建设协议”“门前三包”责任书等,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民族团结,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是一个美丽的高原乡村,也是一个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后起之村,在这个以藏族为主的村落里,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一家亲在这里演绎的更加生动。

    项秀说,大家的团结不仅是红白喜事上的互帮互助,且还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

    今年春节正月初六,村子里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射箭比赛,上合乐寺村射箭队队长尕藏加不慎受伤,村民知道此事后,就在演出场上自发纷纷捐款,从几十元到两千元不等,当项秀带着村民的一片片心意将五万余元捐款送到医院时,尕藏加感动得哭了。

    近年来,上合乐寺村立足自身实际,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以创新民族宗教工作机制为载体,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重点,积极探索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新路子。

    民族团结的大爱,离不开和谐乡风乡俗的建设,上合乐寺村把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美丽乡村的主要抓手,一走进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块由石头雕刻而成的“书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遵纪守法、弘扬正气……”当一股股文明之风渗透到村庄的角角落落,48字“村规民约”成为了上合乐寺村的新风尚,村道两旁由30个宣传栏和5面文化墙组成的文化长廊将村里的文明乡风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这方合乐之地文明、和谐、美丽的前进步伐。

    据了解,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各族群众的交流,每逢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村里都会组织文艺演出和社火队表演,重阳节村里邀请全村60岁以上老人齐聚一堂,欢度节日。同时,上合乐寺村还会在每年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不仅调动了村民参与文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更让上合乐寺村的乡风和谐淳朴。

    项秀说,为了规范村级管理,上合乐寺村还建立了覆盖全村的网格化户档案,进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以小网格为单位开展生产互帮、生活互助、邻里守望、信息共享、矛盾联调、治安联防、环境互护“七方”互动治理模式。

    与此同时,还建设了“十户一代表”的“网格长”队伍,对全村出现的农田、邻里、草山等各类纠纷加以解决,实现了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社的目标。如今,村民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全村各族群众的心也拧成了一股绳,幸福感和满意度节节攀升,文明与团结在上合乐寺村扎了根。

    “输血”“造血”,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从乡村文明到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上合乐寺村的38户131人可谓是沐浴着党的惠民政策奔跑在小康路上,通过扶志和扶智,“输血”和“造血”,早在2017年上合乐寺村的贫困户就脱了贫,贫困户家里的收入也从以前的年均3000元提高至现在的年人均5800元。

    从产业扶贫资金为贫困户收入“扩容”,用好国家给贫困户的6400元产业扶贫资金,上合乐寺村两委班子可是动起了脑筋,为了保证产业资金不流失,多次和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马生寿协商,在得到党员和群众代表“三议一表决”同意后,将这笔“造血”资金入股到马生寿的花卉种植合作社里,并在2018年已经实现了首次分红,130多人已经享受到了红利。

    项秀说,虽然协议分红年份仅仅是三年,但三年后这笔扶贫资金依然属于贫困户所有,但马生寿还要每年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分红资金分给贫困户。

    今年,上合乐寺村争取到60万元的后续产业发展资金,在村两委班子的规划中,他们将利用后山的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一系列旅游项目,以旅游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让上合乐寺村发展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村庄。

    上合乐寺村委会主任俄穷太介绍,他们村依托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通过种植养殖等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村里张发龙、王少祥等规模养殖专业户已经达到了5户,曾经这些人因为家里耕地多而困住了外出务工的步伐,为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他们开始以养殖生猪为富裕发展方式。从曾经家中圈养到如今规模化养殖,张发龙兄弟俩的养殖场规模最大,王少祥的养殖场也达到了300头生猪存栏的规模。目前村里育肥羊专业户已经达到了14户,年出栏可达到1400只。

    上合乐寺村还发展特色蚕豆种植业,成立了特色蚕豆种植合作社,种植蚕豆面积已超过了34公顷,县农业中心提供良种、低价化肥以及田间管理等技术指导,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统一出售。同时还依托农业优势,打造小麦良种示范基地,由县农业中心统一提供小麦优质种子,在购买农药、化肥时还给予一定的补贴政策,最后以高于市场价回收,这让农民靠农业经济增收有了渠道和依靠。

    俄穷太就说起刚刚过去的2018年,这一年因降水充沛,小麦亩产就达到了480公斤,蚕豆的亩产量能达到325公斤,最终全村的221吨小麦和176吨蚕豆都卖了一个好价钱,粮食大丰收,大家的钱袋子也更鼓了。

    上合乐寺村还有一种特别的致富方式,那就是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改变大家的发展思路,由村里的党员致富能手带着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村两委班子为农民工打工按时按额拿到工资提供担保。

    才项加是全村9个致富带头人之一,作为一个长期在外包揽工程的小老板,每年都会带着三四十人走出村庄,通过自己手中的资源为大家谋得一个就业岗位,让他们安心挣钱贴补家用。村民华旦就是在他的带领下,从一个依赖土地的农民变身为四处挣钱的“转移劳动力”,一年下来五六万元不等的收入,如今他还开上了心仪已久的小轿车,生活档次马上跃了一个“档位”。

    项秀说:“现在只要农闲,青壮年劳动力都走出去了,每家每户的生活那是一年更比一年好。”

    “党建+”,奏响了和谐幸福的乐章

    上合乐寺村村美人美乡风和谐,得益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把党建工作渗透到全村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加强党支部建设到充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当头的上合乐寺村奏响了幸福的乐章。

    项秀介绍,早在2011年,虽然村里有24个党员,但是党员和党支部没能充分发挥好作用,为了加强党建引领作用,他们首先自内而外进行整顿,让党支部和党员迅速“觉醒”,从2012年开始,已告别昔日的涣散,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被巩固并进一步加强。

    在他们村,作为“党建+”的一项特色工作,和青海银行联系,在村里成立了“双基联动”办公室,充分发挥“双基联动”作用,现在5万元至10万元的贷款可直接由村党支部根据条件和要求批准,在银行转给村委会后直接放贷,通过村两委班子协调后,贷款利息低之又低,为想致富的村民在资金上减轻一大部分负担。

    村民张发录是一个地地道道靠地谋生计的农民,但是农业收入少,生活很拮据,在得知“双基联动”的这一“福利”后,2015年下半年贷款10万元开始发展羊只育肥,羊存栏规模也从原来的一百来只增加为现在的五六百只,年出栏能达到两次,家里过上了小康日子。

    与此同时,村里还充分发挥“党建+扶贫”作用,由一个党员结对一个贫困户,针对贫困户内生动力差的情况,创出了“一想二帮三转变”的工作思路,即想办法为贫困户谋致富路子,帮助贫困户办事干活,积极动员贫困户转变“等靠要”的想法,从身到心彻底走出去致富,从思想上彻底脱贫,从行动上早日富裕。

    历经岁月洗礼,一个从无到有的村子,绽放于青海湖南岸,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勤劳中实现村和万事兴,村民的脸上满是幸福的喜悦,前进中的上合乐寺村将越来越美,人们生活品质也将越来越高。(青海日报记者宋明慧 罗 珺)

上一篇:江苏省地震局研发出地震事件类型自动识别软件系统

下一篇:合肥:天鹅湖“点亮”巨幅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