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北京如何成国际消费枢纽?市政协调研组:加码这4大领域

2019-06-21 09:12 点击:

北京市约三分之一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京外人士购买,高等教育、国际学校、三甲医院等半数以上服务全国;全球十大奢侈品牌、十大轻奢品牌已经全部进驻北京……北京市政协调研组认为,北京完全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枢纽城市。


5月8日,北京,外国游客在潘家园旧货市场淘货。图/视觉中国


北京市政协昨日举行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常委会议,听取对“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枢纽城市”若干问题的建议。

  

据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柯文进介绍,“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枢纽城市”是今年的议政性常委会协商议题。今年3月至5月,市政协组成联合调研组,组织情况通报、座谈考察、委员沙龙、委员听民意等一系列调研活动,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


调研组认为,北京已经初步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和汇聚国际、传播国际的消费格局,2018年,北京实现服务性消费额近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对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6%,成为拉动全市总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北京市已经初步具备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枢纽城市的良好基础,完全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枢纽城市。


调研组建议,近期应集中精力在提升国际教育、文化体育和旅游、健康医疗、优质品牌商品四大消费领域国际影响力方面下功夫。经初步测算,如能落实四大领域的相关建议措施,仅留学教育消费、入境购物旅游消费、境外消费回流三项,就能够给北京增加800亿-1400亿元的消费额,相当于2018年全市总消费额的3.2%-5.5%,能够拉动北京经济增长1.9-3.3个百分点。


建议在政策、财税和营销等方面加大对北京品牌产品的扶持力度,借鉴韩国等发达国家经验,出台免税店必须按一定比例推销本地和本国产品的相关规定,提高国内产品和本地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丁同欣


国际教育消费

建议在中关村、亦庄布局国际学校


调研报告称,截至2018年底,北京接收外国留学生近8.8万人次,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质的高校有95所。高校留学生比例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北京市该项指标与伦敦、巴黎、香港等国际都市相比处于低位。


调研组建议,规范高等留学教育管理,努力把北京打造成为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优化来京留学环境,塑造“留学北京”教育品牌。完善留学教育管理政策体系,科学确定高等院校自费留学生比例、学费标准和中介服务佣金上限,减少恶性竞争和不良操作行为,引导来京留学教育有序规范发展。


强化高校自我“造血”功能,提高留学教育消费对北京消费的贡献率。初步测算,如能将来华留学生最低学费标准上调至1万美元/年,按照现有12万的留学生规模,仅学费一项消费就将为北京增加约4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按国际标准体系,从当前的学历、学位互认,推进到专业互认、学分互认的内涵发展层面。


在中小学国际学校教育方面,截至2019年1月,北京国际学校的中国在读生共4.32万人,占全市130万中小学生总人数的3.3%;北京市可招收中国学生的国际学校共37所,占全市1750所中小学总数的2.1%。


调研组建议,市区两级政府提供政策保障,发挥市场机制和民间力量的作用,增加国际学校的数量。优化全市国际学校布局,在“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人才密集地区和海淀区、朝阳区等重点区域统筹布局一批国际学校建设,满足在京国际人才子女教育需求。在税收、收费、土地等政策方面给予国际学校支持,同时要加强对准入门槛、办学资质和学校的管理,避免低品质、中低端国际学校盲目扩张。


确定基础教育领域国际教育的基本规模比例,打通公办民办学校、外籍内籍学生的政策壁垒,确定一批国际化教育试点学校,用3-5年时间建成一批真正高水平并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国际学校。


2018年4月25日,北京芳草地师生在台上展示《秦俑创意线描》观摩课。图/视觉中国


文体和旅游消费

建议在环球影城建进口商品销售中心


针对文体和旅游消费,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建议,推进平台和载体建设,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充分利用保税区的相关政策,在奥林匹克中心、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2-3个包含仓储、加工、展销一体化的进口商品展示销售中心,让消费者在北京能“购遍全球”,随时体验和购买来自不同国家的优质商品。


调研组建议,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制定京津冀区域出境旅游居民享受在京购买一定额度的免税商品政策,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建立进口商品国际价格监测信息平台,及时公开进口商品国内外价格对比情况,引导国际品牌零售商建立合理定价体系,提升北京消费的价格的竞争力。


推进免税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市内免税站、机上免税店、入境游客购物离境退税商店的业态布局。前期可利用现有国有零售百货店先行先试,逐步扩大市内免税店布点,满足游客多元化、国际化的市场消费需求。


针对入境游客消费,简化购物离境退税操作流程,在旅游者集中区域、购物商店、网上建立退税渠道,方便消费者退税。放宽市民入境免税购物限制,扩大免税店销售对象和经营产品品种,增加游客免税次数,提高免税限额,大力引导出境购物回流。


健康医疗消费

应制定来华就医签证办法


“健康医疗产业在欧美国家一般占GDP的10%-18%,而我国只占4%-5%,北京潜在的市场需求决定了其发展空间巨大。”北京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权忠光说。


在高端医疗方面,调研组建议摸底形成第一批面向国际高端人才能够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目录;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并准入第二批医疗机构开设国际医疗服务。


促进国际医疗试点医院和试点区的医疗技术、管理和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在试点医院率先建立国际医疗保险公司服务和结算体系对接机制,方便境外来京患者医保支付;研究制定来华就医签证具体实施办法,增强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患者来京就医的吸引力。


对民营医疗机构引入国际先进医疗设备等资源,给予审批、通关便利。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引入外籍专业和管理人员享受相应人才政策,积极争取国外已经应用或者上市的医疗技术和药品在北京进行先行先试政策,促进出境医疗人群回流,使北京逐步成为国际化健康医疗消费目的地。


3月23日,第三十一届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美国通用CE医疗健康展台。图/视觉中国


优质品牌商品消费

建议设立“北京品牌”目录


2018年北京市累计接待入境游客400.4万人次,具有全国首屈一指的出入境人流量优势。调研组建议,密切跟踪国内人群境外消费趋势,集中推出一批涵盖服务企业、购物街区、教育文化、医疗养老、商务服务等在内的“北京品牌”。


建立“北京品牌”目录、清单制度,遴选一批能够代表北京品质、北京标准的消费品牌,品牌目录引入市场监督机制、实现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每个年度完成更新和发布。


着力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高端品牌首选地、原创品牌集聚地。打造世界级的商业中心地标,结合文化、旅游、医疗、教育等北京优势资源,规划设计符合国内外流动人群特点的消费街区和消费线路。


北京市政协委员李志起说,北京既有太庙、天坛、长城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标性建筑,也有如三里屯、王府井、798艺术区等新兴极具现代气息的场所,可以由政府、协会和专业的运营公司通过立项整合资源打造服务平台,给予场地、资金、宣传等方面的支持,统一为国际品牌新品发布提供高标准的对接服务。


·数说

北京率先实现服务消费主导


2007年 北京市消费率超过投资率,在全国率先形成以消费为主要拉动力的经济发展格局。


2015年 北京市成为全国首个商品消费跨入万亿元的城市。


2017年 北京在全国率先步入服务消费主导时代,实现总消费额23789亿元,增长8.5%,其中服务性消费占比达51.3%。


2018年 北京实现服务性消费额近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对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6%。


接收外国留学生近8.8万


截至2018年底,北京接收外国留学生近8.8万人次,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质的高校有95所。


截至2019年1月,北京国际学校的中国在读生共4.32万人,占全市130万中小学生总人数的3.3%;北京市可招收中国学生的国际学校共37所,占全市1750所中小学总数的2.1%。


去年来京入境游客400万


其中


亚洲(含港澳台) 174.94万人次, 增长1.4%


欧洲 101.20万人次,增长0.3%


美洲 96.97万人次,增长5.5%


大洋洲 17.38万人次,增长2.4%


非洲 8.43万人次,下降6.1%

上一篇:废钢老板注意!“禁洋令”下国内废钢市场有何影响?

下一篇:国内车市寒冬 3款新车首次登榜 未来能否占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