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出新舍友
本报记者 姚雪青
“开学前两周,我线上填写了一份调查问卷,其中包含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习惯爱好,还有作息、饮食、卫生习惯等。”南京大学数理大类的新生崔明轩告诉记者,一开始他并不知道学校有这种宿舍分配方式,这让他感到很新奇和惊喜。
虽然刚刚开学不久,崔同学已经明显感觉到与舍友们很合得来。“我们都不喜欢熬夜,性格比较坦诚直爽,都喜欢从家里带一些好吃的来轮流请客,相处很融洽。”他说。
记者从南京大学了解到,从去年开始推出的“按照生活习惯找舍友”的宿舍分配方案,得到了同学们的点赞。今年该校将分配方案升级至2.0版本,进一步利用大数据推出新生宿舍分配方案。
“因为作息时间、消费观念、卫生习惯等不同,宿舍矛盾是高校新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南京大学学生工作处老师郭亚敏介绍,随着“00后”开始步入校园,大学生个性更加明显,宿舍生活对学生的发展来说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从源头上缓解宿舍矛盾,从去年开始,新生报到前可根据南大迎新网“新生须知”提示,自愿在线填写相关调查问卷。今年共有2500名新生参与了该调查,占新生的八成左右。而去年试运行时,共有800多人参与其中。
据了解,去年的问卷设计前,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调查,根据他们的建议设置了“夜晚休息时间”“早晨起床时间”“平均换洗衣频率”“您对宿舍共同消费的态度”等相关问题,并给这些问题赋予一定的权重。今年升级后的2.0版则在此基础上,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问题征集,增加了“空调使用”“兴趣爱好”“是否愿意代舍友取快递”等细化选项,并使用“隐语义模型推荐算法”,提供分配方案。“具体的算法类似于音乐软件的推荐功能。”郭亚敏介绍,一方面可以根据你的收听习惯来分析潜在喜欢的歌曲,另一方面通过寻找和你听同一首歌的人,来推荐可能聊得来的伙伴。
不少家长对这一方案感到满意,但也有部分家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我家孩子本来就习惯晚睡觉,真担心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夜猫子以后睡得更晚,身体会吃不消。”一位学生家长说,大学就是小社会,希望孩子能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群,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得到历练,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郭亚敏解释称,目前的算法也考虑到学生需要丰富多元的成长环境,因此仅进行定性而不是定量的分析。这样能够保证同一宿舍的4个人之间的性格、爱好、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分配方案的“相似性”,是一种综合性的通盘考虑,有的舍友之间爱好不尽相同,但是性格都是开朗型的,比较容易交流;有的舍友彼此饮食习惯不太一样,但是作息时间相对一致,不易引发矛盾。
记者从学工处了解到,学校有专门团队进行持续跟踪回访、信息搜集,日常管理中也会记录学生的反馈。该校对去年入学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宿舍满意度的统计调查,自愿通过大数据寻找舍友的学生,比随机分配舍友的学生,满意度高出了10%。
华中农业大学
流行“空手到”
本报记者 田豆豆
“我们宿舍4个男生,有3个是先把行李快递过来,自己再来报到。这很普通啦!”9月4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大一新生牛海瑞面对采访,显得十分轻松。他介绍,包括自己在内的3个同学,都是乘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来报到的,带大包小包行李不方便,所以“自然而然”选择更便捷的快递方式。唯一一位自带行李的同学来自武汉周边的湖北省孝感市,父母开车送来,所以行李自然随车携带了。
今年开学季,第一批“00后”新生前往大学报到。不少新生选择了网购日用品、快递行李包裹的方式。除了衣服被褥,就连小型洗衣机、自行车等“大件”都出现在菜鸟驿站。8月30日,菜鸟网络发布湖北高校“空手到”排名,华中农业大学包裹数量高居榜首。
“华中农业大学新生报到是8月30日,大约24、25日,大量快递包裹就送到了,28日前后达到高峰,到今天每天的包裹数量还达到1万多件。”华中农业大学菜鸟驿站工作人员张兵说。
“我们昨天刚刚在网上买了个洗衣机,舍友AA支付,正等着发货呢。” 牛海瑞笑着说。他总共寄了十几个包裹,还不算最多。全校包裹最多的是一位女生,大小包裹多达30多件。大数据也显示,湖北高校“空手到”学生中,女生占到69%,远远超过男生。
“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喜欢网购,网购的品种也更多些。”华中农业大学学工处副处长瞿明勇笑着说。他认为,“00后”学生选择快递行李并不奇怪。“这一代年轻人,非常熟悉和习惯于使用网络。而学校也为他们提供了各种方便。”比如,华中农业大学每年都会提前招募志愿者,让“师兄”“师姐”提前与新生联系,告知其报到注意事项,应该准备的物品,包括网购的收货地址。“时代发展了,像我们年轻时那种背着被褥上大学的情况肯定不多见了。”
瞿明勇觉得有些惊奇的是,在入学教育时,许多刚见面的新生就显得非常“熟络”,有说有笑。“其实报到后在宿舍见面,就像‘网友见面会’,大家早就在网上互相熟悉了,就连买冰箱,也是到校前大家就商量好的。”牛海瑞说。
安徽大学
资助力求精准化
本报记者 徐 靖
提出书面申请、提交佐证材料、小组评议、审核公示、发放资助资金……这是新生入学后,高校认定贫困生的传统流程。
这种单纯依靠学生申请和参考纸质材料来认定的方式,存在标准模糊、主观性强、较难量化的问题,也可能导致一些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因没有主动申请而得不到相应资助。
2017年3月,安徽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高校智慧资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国家现行政策框架内,探索出精准资助的实现路径与方法,全面提升学生资助精准化水平”, 安徽大学成为首批11所智慧资助试点高校之一。
今年,安徽大学新入学的大学生成为本校第一批“智慧资助”的人。安徽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邢冰介绍,在今年安大新生的报到流程中,将学校开发的一套“学生就学经济压力”识别系统嵌入网上报到程序,通过针对性设置问答,捕捉每个学生的就学经济压力,全面掌握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并由系统自动评定等级,并以此发放资助。
邢冰说,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安徽大学利用这套系统先后对3万余人次学生的数据进行反复测试,不断修正完善,最终形成目前的认定标准。从目前测评结果来看,与现有困难生库的实际吻合度约为80%。邢冰说,通过全面分析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的行为数据,发现“隐性贫困”与疑似“虚假困难”学生,力求实现精准。
邢冰告诉记者,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确实也可能存在学生信息误填和隐瞒虚报等情况,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识别效果。另外,进校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如果发生变化又如何处理,也是后续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针对上述问题,安徽大学智慧资助课题组在摸索中提出了应对方案:新生入学报到后,将由辅导员组织学生逐个核实情况之后再加以认定、公示;同时,利用线上认定与线下佐证材料核实相结合的方式,后期通过系统的预警机制持续跟踪认定。
目前,安徽大学智慧资助系统正在不断完善阶段,学校对经济困难学生也将实施动态管理。比方说,每年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一次复审,对家庭经济发生变化的学生进行再认定,定期调整困难生库;系统设置多重预警线,每月向院系推送一批“预警”名单等。
安徽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李炳银介绍说,智慧资助是传统资助的一次升级,远期目标就是希望通过科学化的管理,解决班级之间、专业之间、系部之间、学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异,确保应该受资助的“一个都不能少”,不该资助的“一个都不能有”。
上一篇: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下一篇:是谁在制造冤假错案,为啥知道了是冤假错案又不抓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