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交易策略,都有自己的“天花板”。作为一名从事量化交易的基金经理,如何避免成为“被套利者”?在26日本报刊发《对冲套利策略难奏效 部分量化基金艰难度日》一文后,多位量化基金管理人向记者表达了各自的“应对之策”。
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应对某一量化策略的“失效”,他们大致有两套方案:一是扩大投资范围,不少量化基金已将投资范围扩至商品期货、贵金属等品类;二是调整策略,对失效策略及时“修补”,并将单一策略转为“多策略”。
昨天,梁凯(化名)管理的一只量化对冲基金发布公告称,将原基金合同中的“基金的投资”和“越权交易”中的基金投资范围做了大幅扩充,新修订的投资范围就包括“期货”,而此前的表述是“不得投资于商品期货”。
自去年8月股指期货交易规则趋严后,采用对冲策略的对冲基金可谓“一夜入冬”——开仓困难、高频瘫痪、交易成本上升。而其中,受影响较大的私募基金主要采用股指期货CTA策略、阿尔法策略和股指期货套利策略。
“按照中金所去年8月底、9月初限制股指期货交易的时间节点划分,前期在牛市行情、杠杆资金的带动下,月度平均收益高达3.07%,后因行情和政策影响,月度平均收益下降至0.28%。”格上理财一位私募行业分析师对上证报称。
从股指期货转战商品期货,并不止梁凯管理的上述量化对冲基金管理人,也包括从美国华尔街归来创业的聚爱财创始人任衡。据任衡介绍,量化均衡私募目前有两只量化基金,其中一只已将投资范围扩至商品期货、大宗商品和分级基金。
“做投资不能太执着,将投资范围固守在单一类别资产上,风险比较大。”任衡称。在他看来,作为舶来品,量化投资与智能投顾在国内非常热,但并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因为中美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差异很明显,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投资贵在分散风险。任衡认为,在本土化过程中,应寻求更多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资产,以分散风险,而国内丰富的金融资产种类,皆可引入作为智能投顾的投资标的,除数千只股票和基金外,每年交易额相当可观的金融衍生品,如期权、期货、大宗商品等都可纳入投资范围。
与华尔街归国创业的任衡类似,在去年创立风禾资产管理公司前,王黎曾在美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巴克莱从事量化投资,通过对量化投资失败案例的分析,他组建成一个混合型团队,投资策略也从单一走向多策略或复合型策略。
为什么要做“多策略”?王黎称这源于他2014年遭遇了的一次“黑天鹅”。当时,王黎刚发了两只二十多亿的产品,其中一只出现4%的回撤,另一只是9%的回撤,而很多α的团队当时也都遭遇了10%以上的回撤。
“我们对单一策略是非常恐惧的,因为任何单一策略都有它不适应的时期。”王黎称,任何投资都无法避免黑天鹅事件,但如果你将不一样的策略放到一起,有的策略跌,有的策略反而涨,这样回撤或平滑度就会非常好。
2016年的市场波动依然,但多策略的量化对冲效果就会体现出来。据王黎透露,目前其不同策略产品有3%到6%收益,回撤基本上控制在1%以内,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可以让人更安定,这正是他们期待的稳定盈利模式。
“你造了一艘大船,你肯定希望远航前不要出任何问题,但同时你要准备好一旦出问题如何补救。”一位经历过数次“黑天鹅”的量化私募元老称,量化交易系统要尽可能完备,各种算法、策略、模型都要吃透。
谈及对“多因子”的理解,泰达宏利量化增强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杨超认为,市场由不同投资逻辑的群体构成,不同群体的集体投票表决决定了价格变化;每个显著的因子代表一类投资逻辑,通过加权汇总,模拟市场的总体看法,从而达到在大概率上战胜市场。
“不排除某个因子会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波动,但不会所有因子同时失效。”杨超称,择时并不是特别重要,选股带来的收益会更加稳定,因为通过多种基本面逻辑,精选出能够长期产生持续正收益的因子,才能“积小胜为大胜”。
上一篇:伤员逐步回归恒大欲创纪录4连杀国安?斯帅赛前仍抠细节并保持固有谨慎
下一篇:区块链来袭 国内支付系统面临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