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新闻

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脱贫调查

2020-10-10 05:05 点击:

  华溪村,位于重庆石柱县,平均海拔1000多米,山高林密,谷深坡陡,土地贫瘠,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典型的贫困村。过去,村民一年到头只能在“巴掌田”、“鸡窝地”里刨食,收入很低、生活很苦。2014年,全村381户1219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9户225人,贫困发生率18.5%。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调研行·图文互动)(2)脱贫路上“跑”出幸福生活——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脱贫调查

  脱贫前的石柱县华溪村道路。摄于2011年6月。新华社发

  201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不顾山高路远,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华溪村,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鼓励大家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近日,我们走进大山深处的这个小村庄,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扶贫车间,亲眼见证了条条新路盘山梁、通组到户宽又畅,良田池塘相辉映、产业基地务工忙,户户住上安稳房、房前屋后百花香的山乡蝶变,亲身感受了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拼搏奋进,向着美好生活努力奔跑的火热之情和奋斗精神。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调研行·图文互动)(1)脱贫路上“跑”出幸福生活——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脱贫调查

  现在的石柱县华溪村村貌。摄于2020年5月。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生活在奔跑中提质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村民们的生活大变样。2019年,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11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多。如今,乡亲们的生活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吃得更健康,穿得更体面。过去,村民们吃的是苞谷饭,喝的是红苕汤,穿的是旧衣烂衫。如今,村民们不但能填饱肚子吃上肉,而且开始注意饮食健康。穿新衣早已不稀罕,大家更注重衣着的整洁和体面。总书记亲切看望过的马培清老人笑着对我们说:“现在吃不愁、穿不愁,就希望身体好、心情好,安安心心度晚年。”

  校园换新颜,书声满山乡。总书记考察位于华溪村的中益乡小学时,学校的综合楼、宿舍楼还在施工,食堂也很小很挤。如今,综合楼、宿舍楼已经落成使用,学校还扩建了食堂,新铺了塑胶操场。离校较远的43名学生全部住进了明亮的新宿舍。村里的孩子们过去走不出大山沟,现在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有的到过重庆市区,有的还去了北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集中防控期间,孩子们在家上起了网课,实现了“停课不停学”。曾经向总书记表态要扎根乡村的马影翠老师说:“现在山区学校的条件和城里差不多,我留下来的决心更坚定了。”

  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早几年,村民们常说“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现在,“手机一拨打,医护来到家”。全村贫困户有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住院就医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得了大病还能享受大病救助政策,堵住了因病返贫的源头。村民谭启桂过去和丈夫做中药材生意,家境还过得去。2017年丈夫查出结肠癌后,一次手术下来家庭就坠入贫困。丈夫担心钱花了,人也没了,拒绝再治疗,她也一度打算让孩子退学。绝望之中,贫困户大病保障政策给了他们曙光,如今丈夫身体已经恢复健康,夫妻俩又重新操持起生意了。经历类似的还有村民谭登周,他感慨地说:“没有党的好政策,我的坟头早就长草了!”如今,他种了7盆兰花,养了5群中华蜜蜂、19只土鸡和鹅。他说:“我答应过总书记,病好了,也要做点事。虽然我的腿脚不太利索,但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也要努力向前跑、不掉队。”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调研行·图文互动)(4)脱贫路上“跑”出幸福生活——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脱贫调查

  石柱县华溪村村民在承包的黄精田中劳作。摄于2020年5月。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以前,华溪村的民居多数是土木结构,不少年久失修、歪歪斜斜,还有的电路老化,有村民曾因火灾致贫返贫。如今,在上级推动和帮扶下,村里落实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政策,13户贫困户搬进了新房,17户贫困户改造了房屋,村里的老旧电线也都全部更换了。大半辈子独居在破旧木屋中的贫困户谭启宇搬进新房时,激动得流下了泪水。他说:“做梦都没有想到,60多岁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2017年以前,村里饮水安全很成问题。现在,村里成立了“人饮协会”,通过村民自治方式把自来水入户、管护、收费全部管了起来。如今,水龙头一开,净水哗哗而来,做饭、洗澡方便了,旱厕也彻底消灭了,村里9成以上农户买了洗衣机,再也不用到河里洗衣服了。

  道路变通畅,出行享便捷。过去,华溪村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泥石路通向村外,生产生活物资基本靠马驮人扛。如今,村里全面实现了组组通水泥公路、户户通人行便道,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们走到哪里都感觉踏实放心。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调研行·图文互动)(3)脱贫路上“跑”出幸福生活——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脱贫调查

  石柱县华溪村中华蜂蜜生产扶贫车间。摄于2020年5月。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产业在奔跑中壮大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华溪村过去穷,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很大原因在于只有苞谷、红苕、洋芋“三大坨”,没有任何能致富的产业。如今,村里抓住产业这个根本,规划产业、发展产业、壮大产业,为脱贫致富提供了动力源。

  规划搞起来。华溪村山高谷深,植被茂密,百花绚烂。村里结合县里30万群中蜂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中华蜜蜂谷”,紧紧抓住蜜蜂做文章。现在,主导产业覆盖了所有贫困户,2019年带动贫困群众户均收入5890元。在发展中蜂产业的同时,村里还规划种植脆桃、脆李、吴茱萸、木瓜等集观赏、蜜源、增收功能于一体的经果林;林下套种效益好的辣椒、西瓜、黄精等,对生态要求极高的莼菜种植也发展起来了。

  企业办起来。华溪村的干部群众认识到,培育市场经营主体是产业发展的支撑。为此,成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并与16户村民共同出资成立了旅游公司。村里有了公司,发展就有了依托,村民们的积极性也就调动了起来。村里依托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开办网店,建成扶贫车间,推动产业从“一产独撑”到“接二连三”。去年,村里的农副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销售收入达到212.3万元。

  资源活起来。产业发展盘活了140亩撂荒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后,293户村民用1088亩耕地的经营权入股旅游公司,使沉睡的土地资源变成了资产。尝到甜头的村民们还把溪流、古桥、老树、土家族吊脚楼等文旅资源整理出来,变成了发展生态旅游的资产。如今,“家乡就是好地方,挣钱不用去远方”正成为全村人的共识。2019年,华溪村有26人返乡创业和发展生产,建立了15家品牌民宿,全村旅游创收50余万元,带动30户贫困户增收。

  利益联起来。过去,由于发展思路受限,产业发展较少惠及贫困人口。如今,村联合社在劳务用工和效益分红中,重点向贫困人口倾斜,将贫困户纳入产业发展链条。同时,探索建立兼顾股东、困难群众、村集体三方利益的共享机制,把村联合社利润的60%用于全体社员分红,30%作为村扶贫济困基金,10%作为村集体公益金,使全村人都能受益。贫困户陈朋过去不爱劳动,还染上酗酒的毛病,曾经把村里送的一头能繁母猪转手卖掉换酒喝。如今,在利益联结机制下,他把自家7.54亩田地入股公司后,每年享受租金和年底分红;又代种代管4.9亩黄精,2019年工资收入4900元;黄精上市后,还能分得20%的收益。在村里党员、干部的教育带动下,陈朋不仅不再混日子,还积极要求进步入了党。他说:“村里变化这么大,感觉日子有了奔头。现在入了党,更要发挥带头作用。”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调研行·图文互动)(5)脱贫路上“跑”出幸福生活——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脱贫调查

  位于石柱县华溪村的中益乡小学全貌。摄于2020年4月。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力量在奔跑中凝聚

  我们在调研中,感触最深的是华溪村干部群众精气神的变化,听得最多的话是感谢党、感谢总书记,见到最醒目的标语是“总书记来了咱家乡,我更要努力奔小康”、“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向前跑”。

  强化党建引领。华溪村始终把抓党建作为促脱贫的最大动力。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说,2019年村里发展了3名预备党员,培养了4名入党积极分子,抗疫期间还有4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些都是脱贫攻坚的后继力量。去年村里还调优配强2名村干部,如今村干部中大专学历的有3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是一支“得力的不走的工作队”。在村党支部引领下,村里建立乡风文明积分制,成立蜜蜂志愿队,探索“贵和工作法”,引导村民自力更生、勤劳致富、邻里和睦。今年抗疫期间,村里主动向湖北的医护人员捐赠蜂蜜360多斤,村民们自发向武汉捐款27892元。

  党员干部带头。村里的党员、干部是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如今,全村19名无职党员全部投入到产业发展中。村里成立旅游公司时,2名党员和4名村干部带头每人出资2万元,带动了10位村民参与。组织上为村里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大多是有“三农”工作经验的干部,他们带领贫困群众干出个样子来的斗志很强。1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曾因脱贫攻坚任务重,两次推迟婚期。第一书记汪云友说:“白天上山入沟,晚上组织开会。用心用情帮扶群众,脱贫攻坚决不叫累。”

  激发村民干劲。脱贫莫等靠,自立是正道。现在,有条件、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在村里的产业发展中有自己的角色。村民张剑峰患有鼻咽癌,但他并没有被病魔击垮。2018年,他申请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在家里养起中蜂和土鸡,去年这两项就有13000元收入。他说:“致富之路千万条,总有适合我一条。”

  能人业主帮扶。一些本地能人和外来业主,也通过各种方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重庆餐饮协会的9家会员单位“一对一”帮扶先锋组偏岩坝9户村民开办了农家乐,还免费提供电视、床单等用品和餐饮管理服务等培训。村民刘益洪返乡开办农家乐,自己年收入超过12万元,还带动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500元。贫困户花仁叔的丈夫前几年因病去世,在村里帮助下,她办起了农家乐,今年“五一”期间纯收入就有6000多元。我们到她家时她正在学习制作卤肉,打算丰富菜品,吸引更多游客。

  华溪村脱贫摘帽后,干部群众奔小康的劲头更加充足。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说,全县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监测,持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还要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太阳出来啰喂,喜洋洋啰啷啰,挑起扁担啷啷啋,咣啋,上山岗啰啷啰……只要我们啰喂,多勤快啰啷啰,不愁吃来啷啷啋,咣啋,不愁穿啰啷啰。”这首土家族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过去唱的是土家儿女对“不愁吃不愁穿”的热切期盼,如今则唱出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表示:“不怕辣椒辣,敢吃黄连苦,才能换来蜂蜜甜。”对于未来,当地干部群众坚信,只要努力奔跑,就一定能跑出新时代的加速度,跑出更加幸福甜蜜的好日子。

(编辑:程艳

[字号:]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上一篇:济南高新万达广场中垠广场公寓一座城一间房摇钱树

下一篇:比过山车还刺激!“超级铁路”带你穿越隧道 看山川“险”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