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要“创造未来”先要“改变过去”。
作为洛阳城市最早的建成区,老城区的古都风貌保存最为完整,是洛阳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游客探寻洛阳记忆必到之处。在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的新语境下,如何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留住老洛阳“底片”、建好新洛阳“客厅”,历史光环笼罩下的老城需要给出时代新解答。
打文化牌,走特色路,是显而易见的现实抉择。近年,老城把加快建设“文化老城”摆在“五个老城”发展目标之首,“以文化城”迈开了步子。从洛邑古城迅速崛起,到天心文化产业园崭露头角,再到天堂明堂、应天门等连点成线,一批文化地标横空出世,西大街、兴华街、民主街等一批业态丰富的“夜经济”文化街区也应运而生。凝望之间,一眼千年,古老的文化释放出青春活力,令老城老街老巷成为“网红打卡地”。
然而,老城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仍需深度破题。对标加快建设副中心的新要求,特别是对标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新定位,老城特色发展不够突出、文旅融合层次不高、开放水平相对有限、文化高地效应不明显、基础设施及服务管理有待提升。问题背后是“等靠”“安逸”等心态,比如有的在拆迁、资金、文物保护等难点上等政策、要扶持,有的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动力不强,拖慢了老城前进的步伐。
文脉因“守正”而赓续,文化有“出新”方致远。站在时代新风口上,突出“老”的优势,留住“老”的记忆,绝不是安于现状“守摊子”,而是把握“新”与“老”的辩证法,开拓进取、积极拼抢、克难攻坚,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创新地标、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以“老”破题开新局。老城将以更加开放创新的姿态推进文化特色发展,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厚重文化的轻松表达、河洛文化的国际表达,做好“传承”“弘扬”“创新”三篇文章,迈开全力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核心区的新步伐。
做“传承”文章,留住老城文化印记。积极融入黄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围绕“一核、一圈、两带、两镇、三港、三城、五园、九街”发展思路,挖掘古都文化、丝路文化等“六大文化”,用新理念、新模式讲好“老城故事”。深掘“老城老街老巷子,老墙老院老房子,老门老户老名字,老号老店老铺子”的老城记忆,留住洛阳的“老底片”。
做“弘扬”文章,打造城市文化地标。提升完善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建设,加紧洛邑古城一期提升和二期策划布局,打造升级天堂明堂、应天门、周公庙、十字街等一系列文化地标。高标准谋划“一街游千年”的丽景门至应天门区域的提升改造,推动金元古城与隋唐宫城区的连体发展。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洛八办纪念馆的带动效应,推进贴廓巷红色文化步行街建设,擦亮老城特色文化的“金名片”。
做“创新”文章,丰富文旅融合业态。积极培育具有引领力的文化新业态,推动科技与文化、创意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牡丹特色游”“老子文化游”等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力“夜间经济”,创新消费业态,借助“古都夜八点”影响力,形成串联发展、集聚发展的夜间消费经济带,建好洛阳的“新客厅”。
老城不老。带着一颗年轻的心上路,老城将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上勇争先,在文旅融合、特色发展上打头阵,展现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老城担当。(古 洛)
上一篇:稳中求进 奋勇前进
下一篇:应加快培育和发展 外贸新业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