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新秀”李超新时报记者黄中明 摄
济南文艺人才培养再添新引擎。近日,2019年度济南市“老艺术家工作室”“文化艺术新秀”签约仪式在龙奥大厦举行,首批7个“老艺术家工作室”正式挂牌。
老艺术家“传帮带”,“新秀”签约式培养
2019年度济南市“老艺术家工作室”签约7名老艺术家,均来自济南市属文艺院团,分别是国家一级演员、吕剧表演艺术家董砚萍,济南市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姚忠贤,济南市杂技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杂技表演艺术家邓宝金,济南市莱芜梆子剧团国家一级演员、莱芜梆子表演艺术家李桂英,国家一级演员、话剧表演艺术家丁小秋,济南市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于鹤咏,济南市歌舞剧院一级作曲、音乐制作人朱小榕。
工作室成立后,受聘老艺术家及其所在单位将连续2年享受资助,老艺术家也将担负起以老带新的职责,实施“传帮带”工程,通过收徒传艺、进团辅导、指导艺术创作生产等方式,支持本剧种、本剧团加强人才培养和艺术作品打造。比如,表演类艺术家需为6名以上济南青年艺术人才传授1台大戏或2台小戏,并完成每月不少于1次的进团辅导、集中说戏、院团新创作品研讨以及其他公益活动。
10名“文化艺术新秀”分别是济南市歌舞剧院演员李超,济南市杂技团演员汤志成、张胜,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馆员王笃祥,济南市曲艺团演员宋攀 攀,济南市豫剧团演员耿双双,济南市吕剧院演员曾凡亮、孟越,济南市歌舞剧院演员鞠放,济南市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演员李丛。他们都是近年来济南文艺界的“后起之秀”,屡屡在全国、省、市各类文化艺术赛事中摘金夺银。按照约定,他们个人及所在单位将连续3年享受资金资助,并被优先推荐参加省级艺术展演、赛事、培训等活动。
而每位演员和各自院团也都拟订了3年计划和3年培养计划,比如“文化艺术新秀”需在3年内有1台主演的大型剧目或2台主演的小型剧目,或3个主演的优秀节目搬上舞台。
知名艺术大师也将来济建立工作室
文艺人才,尤其戏曲人才短缺,无论济南,还是全国,都不算新闻。
每一家院团的院长们都曾为留住人才磨破嘴、跑断腿,济南市吕剧院院长张玲曾为留下一位“女小生”费尽心思;济南市京剧院院长于鹤咏曾多次提到人才断档问题,担心“台柱子”后继无人。
济南市杂技团团长邓宝金更是没少着急。培养一位杂技人才难吗?难,非常难。并不是从小就要百经磨难、刻苦训练的这种难,而是面对花花世界、依然坚守初心的难。“杂技演员从小就练,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功,环境相对闭塞,但等他们真正长大即将成才时,却会遇到很多诱惑,如果院团让他们看不到前途,不少人就会选择放弃。”邓宝金说,她目睹了很多即将成才却最终放弃的故事,“每次都要劝很久,但如果孩子坚持,也不能真的阻挡人家前途”。
“如今好了”,邓宝金说,如今济南文艺人才培养计划日趋完善,就像这次签约的“老艺术家工作室”和“文化艺术新秀”,一方面,老艺术家“传帮带”,可以给年轻演员更多指导,而对年轻演员来说,3年时间、重点培养,无疑是努力的方向和坚持的动力。
济南还有更多文艺人才培养计划。2018年,济南出台《济南市引进培养扶持文化艺术优秀人才百人行动计划的实施办法》,并评选出10位“文化艺术之星”。本次签约的2019年度“老艺术家工作室”和“文化艺术新秀”也是“百人行动”的重要内容,相比“文化艺术之星”,“文化艺术新秀”的平均年龄要小5岁左右,以逐渐养成济南文艺人才的阶梯型队伍。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孙静透露,今年,“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大师工作室”的引进和评选工作也会相继启动,届时将有更多艺术家和全国知名艺术大师在济南建立工作室,助力济南文艺人才培养和济南文化的深度挖掘。
原标题:济南首批7家“老艺术家工作室”挂牌 连续两年享政府资金资助还有10位“文艺新秀”签约
值班主任:高原
上一篇:2020福建寿宁县城关地区学校选调教师34人公告
下一篇:碧昂斯助阵说唱新秀单曲刷屏,流媒体所得捐给家乡休斯顿